[实用新型]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3382.2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2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永庆 |
主分类号: | A01D47/00 | 分类号: | A01D47/00;A01D5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割 输送 一步 完成 收割机 立式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在于简化现有立式割台稻麦切割、聚集、输送机构。
技术背景
在现有公知的稻麦立式割台的切割、输送技术中,扶禾器由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扶禾链条装置组成,工作时扶禾链带动扶禾爪作上下往复运动,起到扶住稻麦秸秆完成切割的单一作用。切割后稻麦秸秆需要一组橡胶拨齿、一组尼龙齿盘的装置进行聚集,再由一组专用夹持链条夹持,把稻麦提升到脱粒筒所需高度。为实现水平夹持脱粒,还需要另一组变向夹持链条把仍然处于直立状态的稻麦、沿水平方向进行变向输送铺放,在到达脱粒滚筒前,由脱粒夹持链夹持住稻麦秸秆,将穗头送进脱粒滚筒进行脱粒。割台的工作过程需要一套复杂的机构,才能完成扶禾、切割、稻麦聚集、稻麦提升、变向铺放作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立式割台在稻麦切割、聚集、输送提升、变向铺放作业中,机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机架上固定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上扶禾链条装置,在割刀之后、在这对上扶禾链条装置下方平行固定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下扶禾链条装置,上、下扶禾装置中间分别安装了中间分禾器、变向导杆。这样,本实用新型主体是:上扶禾链条装置、下扶禾链条装置、中间分禾器、变向导杆在机架上固定组成的立式割台。为保证稻麦在输送中实现变向,上扶禾装置、下扶禾装置各自左右相对的扶禾爪端部超过割台中心线,相互重合。目的是为实现稻麦在输送中,左右扶禾爪交替作用、推赶稻麦变向。在上、下扶禾装置中间分别安装了前后端为尖状的中间分禾器和秸秆变向导杆,上、下扶禾装置的上、下分禾器前后端为闭合的尖状体。目的是让中间分禾器和秸秆变向导杆组合、形成稻麦向上输送获得可用的输送通道和变向通道。为了实现同步工作,上下扶禾装置的上下主动扶禾链盘与上下主动链盘轴紧固连接。工作时,上扶禾链条装置有两个作用,作用一,扶禾爪扶住稻麦秸秆进行切割,作用二,夹持、聚集已割稻麦秸秆上部位置,利用左右扶禾爪端部的相互重合位置,在变向通道中左右扶禾爪交替作用、推赶稻麦秸秆上部至一侧。下扶禾链条装置也有两个作用,作用一,扶禾爪聚集在割刀面上散开的稻麦秸秆,作用二,夹持已割稻麦秸秆根部,利用左右扶禾爪端部的相互重合位置,在变向通道中左右扶禾爪交替作用,推赶稻麦秸秆根部至另一侧。这样稻麦在向上输送时向一侧倾斜,在到达脱粒夹持链时实现变向铺放,有利于脱粒夹持链夹住稻麦秸秆,将穗头送入脱粒机滚筒进行脱粒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扶禾链条装置和下扶禾链条装置作为割台主体,在中间分禾器和秸秆变向导杆的配合下,形成向上的输送、变向通道,采用端部重合的扶禾爪交替推赶稻麦,稻麦在输送中实现变向,利于脱粒夹持。采用一种上下扶禾链装置,即可完成稻麦扶禾、切割、聚集、提升、变向输送作业,代替现有割台稻麦切割、聚集、输送、变向多次夹持的复杂装置,使割台实现机构简化、重量减轻、成本降低之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正面示意图。
图2是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侧面示意图。
图3是上扶禾链条装置运行示意图
图4是下扶禾链条装置运行示意图
图中1.上分禾器,2.下分禾器,3.上扶禾爪,4.上主动链盘,5.下主动链盘,6.下扶禾爪,7.扶禾爪导轨,8.下扶禾链条,9.上扶禾链条,10.下从动链盘,11.上从动链盘,12.外分禾器,13.上秸秆变向导杆,14.下秸秆变向导杆,15.收割机夹持链轮,16.割刀条,17.外分禾器支撑,18.上下主动链盘轴,19.轴承套,20.机架,21.已割稻麦,22.割刀传动轴,23.脱粒夹持链轮压条,24.脱粒夹持链,25.割台动力输入主动链轮,26.割台动力输入从动链轮,27.割台动力输入轴,28.脱粒夹持链与收割机接口,29.割台动力输入与收割机的接口,30.割台机架与收割机的接口,31.割刀传动轴与收割机的接口,32.上下分禾器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附图2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永庆,未经何永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3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碳粉笔套
- 下一篇:一种双驱动高倍数泡沫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