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钢管椭圆度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0139.5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8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炎华;吉玲康;熊庆人;池强;陈宏远;刘迎来;李鹤;王鹏;张伟卫;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钢管 椭圆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钢管椭圆度测量仪。
背景技术
焊管的椭圆度是钢管端部重要的几何尺寸,在保证管道施工进度和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钢管椭圆度的控制为管道现场对接环焊提供了质量保证,因此为了保证现场钢管对接环焊的焊接质量,各重点工程都对管端的椭圆度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工厂对直径较小的钢管测量时采用卡尺,而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管一般采用杆规进行测量,由于这些测量工具不可能对钢管的外径尺寸进行360°全方位测量,因此测量结果具有较大随机性和偶然性,并且这些已有的测量工具通常具有较大的重量和外形尺寸,因此测量过程通常需要若干技术人员相互分工配合,不仅测量过程繁琐,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参与的人员或者操作步骤较多,特别容易对椭圆度测量精度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卡尺,杆规在定位过程中的使用也易于对钢管表面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钢管椭圆度测量仪,适用于具有不同管径钢管的椭圆度测量,具有适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使用该装置对钢管进行椭圆度测量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而且操作过程简单易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不会对钢管造成二次损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钢管椭圆度测量仪由四根弹性尺体的自由端与固定端依次首尾固定连接而成,每两根相邻弹性尺体之间的夹角为90°;
每根弹性尺体由外壳尺体、活动尺体和弹簧体构成;外壳尺体由管体制成,弹簧体安装在外壳尺体内部空腔内,一端与外壳尺体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尺体伸入外壳尺体管体内的一端连接,活动尺体为一管状活动尺,外表面均匀刻有刻度,一端伸入外壳尺体管体内,随着弹簧体的伸缩在外壳尺体管体内轴向自由滑动。
其初始刻度为外壳尺体的总长度,因此终端刻度的显示值为活动尺体相对于固定尺体的伸长量与外壳尺体的总长度之和,即钢管的外径尺寸。活动尺体只能够随着弹簧体的伸缩而在外壳尺体的轴向自由滑动,不可以在外壳尺体径向方向弯曲。
焊管的椭圆度测量过程:工作时,先根据钢管的外径尺寸调节便携式椭圆度测量仪的横向和纵向宽度,随后将该测量仪从钢管端部套入需要进行椭圆度测量的钢管指定位置,在弹簧体收缩力的作用下,测量仪外壳尺体的外表面将和钢管表面紧密接触,将该椭圆度测量仪绕钢管管体旋转360°,并同时记录活动尺体终端刻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准确得到钢管外径尺寸的最大和最小值,代入椭圆度计算公式,从而准确得到该待测钢管的椭圆度。
为了防止该椭圆度测量装置绕钢管管体旋转时会沿管体轴向发生滑移或偏斜,该测量装置可以与固定测量装置与钢管管体轴向相对位置的卡具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钢管椭圆度测量仪,适用于具有不同管径钢管的椭圆度测量,具有适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使用该装置对钢管进行椭圆度测量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而且操作过程简单易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不会对钢管造成二次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便携式钢管椭圆度测量仪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刻度线 2、活动尺体 3、弹簧体 4、外壳尺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钢管椭圆度测量仪由四根弹性尺体的自由端与固定端依次首尾固定连接而成,每两根相邻弹性尺体之间的夹角为90°;
每根弹性尺体由外壳尺体4、活动尺体2和弹簧体3构成;外壳尺体由管体制成,弹簧体安装在外壳尺体内部空腔内,一端与外壳尺体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尺体伸入外壳尺体管体内的一端连接,活动尺体为一管状活动尺,外表面均匀标有刻度,一端伸入外壳尺体管体内,随着弹簧体的伸缩在外壳尺体管体内轴向自由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0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