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封闭自压式静脉输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4311.6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9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聚宝;张克磊;王克栋;闫荣;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静脉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静脉输液的装置,静脉输液是一种不经任何生物屏障,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给药方式。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手段。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
第一代:全开放式:输液系统由反复使用的玻璃输液吊瓶配以乳胶管、莫菲氏管、针头接管和反复使用的针头组成。临床给药时,将玻璃瓶装药液倒在此系统中进行输液。故液体完全暴露于空气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微粒以及系统携带的微粒,严重地污染了液体。
第二代:半开放式:半开放式输液系统,由一次性输液器具加上以塑料瓶或玻璃瓶包装的药液构成。尽管都采用一次性和相对封闭的处理,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插入进气管,建立空气通路,用于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瓶内产生压强。然后,靠大气压强,把液体输入到病人的静脉中去。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微粒仍可通过进气管进入输液,对人体造成损害。
第一代、第二代输液方式,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它们都提供了一条直接对外的通道,由于输液器结构、装置不合理,输液场所中的粉尘、细菌、微粒等异物,都会随着液体一起输到病人体内。由于静脉滴入时细菌、异物过多,就会引起病人发热、寒战、呕吐、头痛,严重时导致休克。微粒随着血流运动,引起机体损伤。20世纪70年代后对输液如何控制和减少周围环境污染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全封闭自压式静脉输液装置,它包括输液瓶、输气压力管、储气压力罐,其特征在于:在输液瓶安装进气孔的位置上,通过输气压力管连接储气压力罐,储气压力罐上可以引出至少一根输气压力管,储气压力罐出口处安装有减压阀、单向调节阀。我们现在所研制的第三代全封闭自压式静脉输液装置,整个系统处于完全封闭状态,输液过程中,需要的压力,是靠压力灌里的压缩气体来提供的,压力灌里储存的是经过处理惰性气体,或者是经过处理的纯净空气,这样可以杜绝外围环境的一切影响。不仅是杜绝了周围环境对输液液体的污染,同时,也给输液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用于发生灾害,战争 场所抢救伤员及救护车用于抢救危机病人途中。因为,本装置,不需要靠外界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力来输液,而是靠储存罐里边的气体产生的压力来输液,所以,本装置,不需要输液架,这样就给病人输液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压力罐结构示意图
附图2..全封闭自压式静脉输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1、储气压力罐 2、减压阀 3、单向调节阀 4、输气压力管 5、输液瓶 6、观察窗 7、输液管 8、调节器 9、输液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法,本装置是由1、储气压力罐2、减压阀3、单向调节阀4、输气压力管5、输液瓶6、观察窗7、输液管8、调节器9、输液针组成。、输液瓶是由塑料或玻璃材料制成的,一次性输液器具是由观察窗、输液管、调节器、输液针组成,输气压力管是由可以承受1.5个以上大气压材料合成的软管。本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在完成对病人扎针以后,首先打开打开减压阀门,然后,调节单向调节阀,调节到合适的出气速率,和一次性输液器具上的调节器配合使用,使得输液速度保持在合适的点滴数,这样,就可以完成对病人的静脉输液。本实用新型关键部件就是巧妙的利用储气压力罐,在原来输液瓶安装进气孔的位置,连接储气压力罐,输液过程中,需要的压力,是靠压力灌里的压缩气体来提供的,这样就可以彻底杜绝周围环境对输液液体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4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