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负荷澄清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0734.0 | 申请日: | 2011-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王爱莲;邹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8 | 分类号: | B01D21/28;B01D21/08;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澄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低浊水具有温度低、浊度低、耗氧量低、粘度大等特点。低温低浊水由于水体温度低,水的动力粘度系数提高,水中微粒尺寸小且粒径分布均匀,絮凝反应慢,生成的絮凝体(矾花)小而不易沉降,减弱了水中胶体的颗粒运动,降低了他们之间相互碰撞的机率;水中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的水化膜加厚,妨碍颗粒凝聚;同时,通过混凝所形成的絮体较轻,不易下沉,难以通过沉淀从水中分离出去。由于浊度低,水中胶体杂质很少,凝聚碰撞的机会很少,比重又接近于水,因此不易形成絮粒,即使形成,也轻而疏松,易破碎,且难沉,加大投药量也很少见效。现在并没有设备能够真正对低温低浊水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低温低浊水而创新的一种高负荷澄清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负荷澄清池,包括池体,进水管,在池体的上部设有集水槽、出水口,在池体内设有中心反应筒,在所述的中心反应筒下方连通设有集泥斗,所述的中心反应筒的出水口通过导流筒与池体底部相连通,在所述集水槽下方设有斜管装置,在所述的中心反应筒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的动力输出轴伸入中心反应筒内,在动力输出轴的端部设有叶轮。
进一步,所述的集泥斗的内腔为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在集泥斗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一端与集泥斗相连通,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通,在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泵。
进一步,在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将混凝剂加入到原水中的水射器,在进水管与所述的中心反应筒的外壁相切设置,并与中心反应筒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中心反应筒上部为反应区,中心反应筒的下部为第一悬浮区,所述的叶轮设置在反应区内。
进一步,所述的导流筒是由所述中心反应筒外壁、集泥斗的外壁组成的导流壁和围绕导流壁设有的导流板组成,所述的导流筒的内腔为整流导流区。
进一步,所述的导流筒的出口处与池体底部设有的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相连通,在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上方设有浓缩泥渣区,所述的浓缩泥渣区为在所述的池体的侧壁上设有的伞形板、导流壁和池体底部围成的区域。
进一步,在所述的浓缩泥渣区的上方为第二悬浮区,所述的斜管装置设置在第二悬浮区和集水槽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伞形板与池体的侧壁形成的角度是30-60度。
进一步,池体底部是由与水平呈35-55度的斜壁和坡度为1%的底壁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污泥回流装置,可以增加低温低浊水中胶体的浓度,从而得以增加胶体间凝聚碰撞的机会,使得胶体颗粒的尺寸得以增大;在反应器中加入机械搅拌装置,可以使絮凝剂快速完全混合,通过给原水提供一定的动能量,增加了颗粒的碰撞机会。这样就使得脱稳的胶体能结成大棵粒絮状体而得以从水中沉淀、分离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0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磺酰胺衍生物
- 下一篇:转炉炼钢过程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