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式预应力孔道智能灌浆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9380.8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桂岚;唐成铁;谢钢;龚啸;邓鲲;王晚华;陶可;李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岚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预应力 孔道 智能 灌浆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预应力孔道灌浆施工中记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笔记本电脑式预应力孔道智能灌浆记录仪。
背景技术
在桥梁预应力孔道实际灌浆施工中,存在是否灌浆及灌浆是否密实这两个关键问题,目前完全是依靠施工队伍的经验和职业操守来监测灌浆孔道是否灌浆,以及灌浆压力、累计灌浆和灌浆质量等是否满足灌浆工艺要求,同时灌浆施工记录完全依靠人工方式进行记录、可溯源性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灌浆记录仪逐渐被引入到孔道灌浆记录领域,对孔道灌浆施工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记录,并完全取代原有的手工记录模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克服现有的桥梁预应力孔道灌浆施工中人工记录灌浆数据方式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完成桥梁预应力孔道灌浆施工中工艺参数的采集、计算、处理及显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携带及安装的灌浆记录仪。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式预应力孔道智能灌浆记录仪,由灌浆记录台、进浆测量箱、出浆测量箱三部分组成。灌浆记录台为笔记本电脑式灌浆记录台,由嵌入式主板1分别电连接笔记本电脑2、移动通信模块3、无线通信模块4、485数据采集端口5、微型打印机6、USB接口7、SD卡存储单元8、调试串口9,上述器件由多路开关电源10供电;
进浆测量箱由控制板MCU11分两路电连接:一路经由光电隔离单元12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13、485数据采集端口14电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由AD转换单元15、光电隔离单元16后再分别与流量变送器17、压力变送器18电连接;
出浆测量箱由控制板MCU19分两路电连接:一路经由光电隔离单元20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21、485数据采集端口22电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由AD转换单元23、光电隔离单元24后再分别与流量变送器25、压力变送器26电连接;
灌浆记录台通过无线通信模块4分别与进浆测量箱的无线通信模块13和出浆测量箱的无线通信模块21通过无线方式电连接;另外灌浆记录台通过485数据采集端口5分别与进浆测量箱的485数据采集端口14和出浆测量箱的485数据采集端口22通过有线方式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体积小、结构紧凑、功能全面、便于携带,能够准确完成灌浆现场工艺参数的采集、计算、处理及显示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灌浆记录台和测量箱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信号的采集和通信模块化并集成装箱,快速建成灌浆现场且安装维护方便。在嵌入式平台基础上通过笔记本电脑显示完成数据的采集,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灌浆记录台可自动设定操作控制方式,对所有监测数据可以可视化观测,自动生成曲线,并能提供查询、调取、打印等功能,并能通过自带USB接口将数据导出到上位机系统,结合灌浆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分析与处理,长久保存灌浆数据,为责任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3.本实用新型的灌浆记录台和测量箱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无线距离可达到500米,满足现场对传输距离的实际工况需求;
4.本实用新型的灌浆记录台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远程监测中心通信,把相关数据上传至远程服务器,达到远程监测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箱采用流量、压力变送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安装维护方便、不受工况影响、响应速度快和适应各种灌浆施工工艺过程的特点;
6.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灌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监测能力,大大减少灌浆监测的人力和物力配置;人工参与程度降低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灌浆记录台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浆测量箱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浆测量箱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岚,未经桂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93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