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腹部弹力约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3553.5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8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杰;张聚良;王西萍;王欢;王卫敏;王亚娜;贺云霞;李小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慧杰 |
主分类号: | A61F13/14 | 分类号: | A61F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部 弹力 束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约束带,具体涉及一种胸、腹部弹力约束带。
背景技术
临床上,乳腺外科及腹部外科手术后,为防止伤口渗血,对胸部切口常规选用医用绷带环绕胸部固定、给予加压包扎,腹部切口则多采用捆绑式腹带进行加压。在使用绷带或腹带包扎过程中,由于材料缺乏弹性,加之操作者手部力量不同,包扎效果难以保证;缠绕过紧,病人容易出现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缠绕过松,起不到压迫止血目的,易发生术后伤口积血、积液等。采用绷带包扎的另一个弊端是操作繁琐,耗时长。特别是在门诊手术中,每例手术切口加压包扎平均耗时2分钟,效率低下,影响手术接台。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包括全身和局部情况。在伤口局部处理中,组织间的张力、皮肤的贴合情况及局部皮瓣的血运情况,都是影响愈合的重要因素。手术后伤口积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导致皮肤不能严密贴合,愈合不良。针对这一问题,人们首先采用了纤维生物粘合制剂,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大量粘合制剂应用于临床;其次,采用负压吸引保持皮肤的紧密贴合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创面较大的切口,加压包扎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医用纱布绷带、辅以蓬松纱布垫进行加压包扎,这种绷带的好处是价格便宜,取材方便,但由于缺乏弹性,使包扎的张力很难保证,太松难以有效压迫伤口,太紧则会影响皮瓣的血运,造成皮肤缺血,影响愈合。为避免这一弊端,人们研发出各种弹性绷带,使加压后保持均匀的张力,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迄今多种高弹绷带,如几丁纱布绷带、速凝绷带、纳米绷带均在临床上有应用。但是,新型弹性绷带的价格较高,二次应用时弹性明显下降,大大影响了其推广前景。临床上,急需寻求一种经济安全、快捷高效的术后切口弹力约束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腹部弹力约束带,操作快捷、可控性强、使用安全、经济环保、制作简单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腹部弹力约束带,包括由一弹力松紧布,在弹力松紧布的一端平行设有2~3条尼龙搭扣,在弹力松紧布另一端的背面垂直设有2~3条尼龙搭扣,即可制成一条手术切口弹力约束带。
所述的弹力松紧布的长度为100~130cm。
所述的弹力松紧布的宽度为10~20cm。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一条弹力布的两个不同面上设有连接搭扣,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传统包扎方法的效果,而且对包扎伤口压力的大小,能依手术需要随时调节,避免了因包扎不当出现的胸闷或呼吸困难,具有操作快捷、使用安全、经济环保、制作简单的特点,大大缩短了手术切口的包扎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一种胸、腹部弹力约束带,包括由一弹力松紧布1,弹力松紧布1的长度为100~130cm,宽度为10~20cm,在弹力松紧布1的一端平行设有2~3条尼龙搭扣2,在弹力松紧布1另一端的背面垂直设有2~3条尼龙搭扣3,即可制成一条手术切口弹力约束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将弹力布裹在患者胸部或腹部,弹力布覆盖在伤口敷料外,依手术需要调节搭扣连接的松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慧杰,未经张慧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3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