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震波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3352.5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娟;张雷;韩刚;卢双舫;薛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43 | 分类号: | G01V1/143;G01V1/0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31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波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中的地震波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地震技术还仅限于在震后进行分析研究,还没有能够提前预测地震来临的装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期望找到一种地震来临前的规律。在做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现有的地震波发生装置由电锤直接打击后产生声波,装置存在使用寿命短以及不适于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的技术局限,因此,许多得出的实验数据就存在着不够准确的问题,影响了地震研究的进度。因此,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且适用于实验室应用的地震波模拟装置就已经成为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给出的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波模拟装置,该种地震波模拟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冲击钻的力度大小,适于在实验室内模拟地震波,并且可以更换锤头,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地震波模拟装置,包括冲击钻上连接头及冲击钻底座,在所述冲击钻上连接头和冲击钻底座之间依次固定有岩石锤头、弯月形发生器底座以及减振垫;其中,所述冲击钻上连接头的下端开有卡槽,岩石锤头的上端卡于此卡槽内,所述岩石锤头的下端面与弯月形发生器底座的内凹面相配合,弯月形发生器底座的下部外沿为弧形,与所述减振垫为圆弧过渡配合。
此外,为便于实验室内仪器接收地震波,可以在所述岩石锤头的上部外周固定有一个伞形的地震波定位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由岩石材料制成的锤头作为发生体,不但可以真实模拟地震波,而且具有可更换性,并且设计了弯月形发生器底座来配合该发生体,因此,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此外,本种装置由于可以和实验室内冲击钻相连接,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冲击钻的力度大小,适于在实验室内模拟地震波,并且可以更换锤头,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冲击钻上连接头,2-岩石锤头,3-地震波定位罩,4-弯月形发生器底座,5-减振垫,6-冲击钻底座,7-气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种地震波模拟装置,包括冲击钻上连接头1及冲击钻底座6,其中,在所述冲击钻上连接头1和冲击钻底座6之间依次固定有岩石锤头2、弯月形发生器底座4以及减振垫5;其中,所述冲击钻上连接头1的下端开有卡槽,岩石锤头2的上端卡于此卡槽内,所述岩石锤头2的下端面与弯月形发生器底座4的内凹面相配合,弯月形发生器底座4的下部外沿为弧形,与所述减振垫5为圆弧过渡配合。
此外,为便于实验室内采集地震波,可以在所述岩石锤头2的上部外周固定有一个伞形的地震波定位罩3。
另外,为提高地震波发音效果,可以在所述弯月形发生器底座4的下端距离冲击钻底座6之间留有气隙7。
使用时,将冲击钻底座6固定连接在实验室内的冲击钻固定架上,将冲击钻上连接头1连接在冲击钻的钻头卡具上,启动后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冲击钻的力度大小,因此适于在实验室内模拟地震波。本种装置由岩石材料制成的锤头作为发生体,不但可以真实模拟地震波,而且具有可更换性,并且设计了弯月形发生器底座来配合该发生体,因此,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此外,本种装置由于可以和实验室内冲击钻相连接,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冲击钻的力度大小,适于在实验室内模拟地震波,并且可以更换锤头,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33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鼠标壳体结构
- 下一篇:防杂讯、防雷的电视讯号分配隔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