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马达驱动之伺服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0914.0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广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驱动 伺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伺服机,尤其涉及一种扭力大、发热量小、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的多马达驱动之伺服机。
背景技术
马达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又称为电动机。马达的使用和控制非常方便,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具有自起动、加速、制动、反转等功能的马达。
伺服机是运动方向的控制部件,主要应用于飞机、车、船等模型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民用、国防领域。伺服机输出的扭力大小是衡量伺服机优劣的关键参数之一,而伺服机输出的扭力大小又主要由马达输出的机械能的大小决定。
现有的伺服机主要由外壳、线路板、马达、齿轮组与电位器所构成。其中,马达接收到信号后将原始动力传输给齿轮组;齿轮组调节扭力大小后传输给外部模型的摆臂,进而通过摆臂实现模型的转向动作;然后电位器将模型摆臂的摆动信号反馈至线路板;线路板一方面接受外部信号驱动马达,另一方面用于接受反馈信号控制马达的转速及转向。然而现有的伺服机在结构上只设置有一个马达,单个马达转化电能为机械能后,伺服机输出的扭力较小,同时如果马达发生故障导致马达停转,甚至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而且单个马达承受的电能较多,发热量大,故障率高,导致伺服机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力更大、发热量小、故障率低,并且更安全的多马达驱动之伺服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伺服机,包括变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机还包括至少两个马达;所述各马达顶面分别连接有马达轴;所述各马达轴分别连接有马达齿轮;所述各马达齿轮与所述变速齿轮组内同一级的变速齿轮相咬合。
所述伺服机还包括线路板、电位器,该电位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一侧;所述各马达电性连接线路板另一侧;所述电位器顶面连接有电位器轴;所述电位器轴与变速齿轮组内一变速齿轮相连接。
所述伺服机还包括上外壳、中外壳、下外壳;所述上外壳、中外壳、下外壳从上到下,依次扣合;所述变速齿轮组收容于所述上外壳与中外壳相扣合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马达、电位器、线路板收容于中外壳与下外壳相扣合形成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小功率马达结构代替现有的单个大功率马达结构,对比现有的单马达伺服器,在消耗相同电能的情况下,增加机械能的输出,实现增大扭力的有益效果。而在输出相同扭力的情况下,多个小功率马达的结构使各马达电极与电刷分担的电流减小,从而能够分摊电能的转化,减少总发热量、降低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轻松地应用于大中型以上的模型和工业领域,即使其中的部分马达发生故障停转,虽然扭力有所降低,但是剩余的马达也能持续地提供动力来源,为模型和工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扭力,保证模型的安全和工业生产的稳定进行。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扭力更大、发热量更小、故障率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中:
1、上外壳 2、中外壳
3、下外壳 4、马达
41、马达轴 42、马达齿轮
5、线路板 6、电位器
61、电位器轴 7、变速齿轮组
图2中:
210、变速齿轮组 220、中外壳
230、马达 240、下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广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广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座椅调角器组装的扭动装置
- 下一篇:车辆空气悬架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