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误报率的双模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0488.0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0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洪水生;林鸿程;叶先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青年网络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6 | 分类号: | G08B13/19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误报率 双模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降低误报率的双模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防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的必备设备;传统安防设备一般都是通过外端的传感部件获取现场参数而输送给安防设备,该安防设备判断后而进行相应动作。但是由于传感部件其均为感测式元件,其不可避免会出现误判而得出错误的检测信号,由此则造成安防设备的错误动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目前为了降低误报率,比如在红外传感器方面,一般采用双鉴或者三鉴的手段,双鉴具体是以“两个红外传感器同时报警才认为是有效报警”这一条件,作为判断双鉴型红外传感器设备报警是否有效的理论依据,从而大大降低了该类型传感器在各种环境下的误报率;三鉴具体是以“两个红外传感器加上一个超声波传感器同时报警才认为是有效报警”这一条件,作为判断三鉴型红外传感器设备报警是否有效的理论依据,大大降低了该类型传感器在各种环境下的误报率。
但是,现有技术中双鉴或三鉴的手段,其仍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一、双鉴或三鉴中两个红外传感器是通过设置在不同位置来获取不同的检测信号,其一方面为了让两者之间能产生不同的信号,其对两者的设置位置限定较为严格,如此降低了安装位置的可调整性,另一方面两个红外传感器由于为同一性质的探测器,故在某种干扰信号持续时间或累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两者同时误报的概率很高;
二、在安防设备判断出状况后,一般都需要将当前图像拍摄并存储下来或直接以彩信的方式发送给用户,故不可避免地需要设置摄像组件,如此使得整个安防设备的前端存在元件过多等缺陷。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安防设备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误报率的双模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仍存在较大误判情形以及前端元件过多的缺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降低误报率的双模报警装置,其中,包括微处理器、红外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图像传感器,该微处理器具有检测模块、图像比对模块以及图像存储模块,该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信号并输送至信号处理电路,该信号处理电路对人体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人体信号输送至微处理器的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则根据该人体信号判断是否有人;该图像存储模块预存有无人时的原始图像,该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并将当前图像传输至图像比对模块,该图像比对模块将当前图像与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并根据图像变化判断是否有人;该微处理器在检测模块以及图像比对模块在间隔一定时间内均认定有人时认定报警信息有效并存储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当前图像。
进一步,该微处理器还具有可将经存储处理的当前图像发送至警情处理人员的GSM模块,该GSM模块还连接有天线单元。
进一步,所述一定时间为3s。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可降低误报率的双模报警装置,其分别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信号以及图像传感器获取当前图片然后在对比判断,即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判断模式下的两个不同判断机构,由此使得联合判断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率;另外,该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当前图像还可以被存储起来而作为后期查阅或发送所需,由此其能大大降低安防设备中前端元件的个数,从而起到简化部件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降低误报率的双模报警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中:
双模报警装置 100
微处理器 1 检测模块 11
图像比对模块 12 图像存储模块 13
GSM模块 14 天线单元 15
红外传感器 2 信号处理电路 3
图像传感器 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可降低误报率的双模报警装置100,包括微处理器1、红外传感器2、信号处理电路3以及图像传感器4,该红外传感器2与信号处理电路3相连,该信号处理电路3和图像传感器4均与微处理器1相连。
该微处理器1具体又包括内置于微处理器1中的检测模块11、图像比对模块12以及图像存储模块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青年网络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青年网络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LP固封极柱构造
- 下一篇:基于多界面智能卡的手持设备支付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