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筷子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14131.1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4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翼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筷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筷子。
背景技术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每年消耗450亿双一次性筷子,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然而,与这一消耗相对应的却是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全国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众所周知,筷子工厂生产出筷子后,通常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这样便会造成木头和水的双重浪费。这是值得一提的问题。假设一千克一次性筷子(2000双)要用100升水,制造一次性筷子,用水量是多么的巨大!虽然现在可以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去造纸,但此举没有得到推广。而且,只有纤维可以用,其余的40%只好扔掉。日积月累,也是浪费。从狭义上来讲一次性筷子就真的卫生了吗?其实不然,一次性筷子的包装多数都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的字样,但实际中,因为一次性筷子价格低廉,市场占有率大,为了争夺这块市场,很多小企业都采用硫磺熏,双氧水,硫酸钠浸泡,漂白,滑石粉抛光,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达到卫生消毒的目的。
一些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的人士建议,我们出去吃饭,将一次性筷子带回家,消毒以后,可以重复使用许多遍。或者,我们自己带筷子去酒楼吃饭,一旦发现酒楼或小店用一次性筷子,就不用他们的一次性筷子。但是这些方法的实行起来不方便,比较难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目前国内的餐饮业使用的大量一次性筷子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新的环保一次性筷子。我们知道,人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口腔实际接触的筷子头的部位,最多只有3厘米,其他的部分是接触不到的口腔,因此没有必要把全部筷子做成一次性,只需要把筷子头做成一次性的就可以了。
本实用新型的筷子包括筷子套以及筷子头,其中筷子套是用不锈钢做成的空心正四方体,长度在20cm左右,宽度与目前通用的筷子一样,是4mm左右,筷子的一端是封闭的;另一端是开口的,开口端的内径是圆形,不锈钢筷子套的壁厚在0.6mm左右。筷子头用竹子材料做成,长度在3cm左右,直径在4mm左右,其中一端的有5mm长的圆柱体的直直径在3.5mm左右,这样可以把筷子头牢固的插入不锈钢的筷子套中。使用过的筷子头可以稍微用力从筷子套中拔出,在插入新的筷子头。不锈钢做的筷子套,卫生干净,可以多次使用达几十年,3cm长的竹子做筷子头可以比目前的一次性筷子节约80%的材料。本筷子可以每年为中国减少上亿只的一次性木筷或者竹筷子。也可以保证筷子的安全卫生。如果按照一次性筷子的平均长度20cm计算,本实用新型的筷子头只有3cm,相当于不到原有的80%,因此可以节约最少80%的木材或竹子,和80%的水资源;除了不锈钢筷子套一次性投资外,筷子头的成本也是目前的一次性筷子的20%左右,商家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采用新型筷子。因为筷子头比较短,回收再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不够经济,因此也可以减少回收加工一次性筷子的不法行为。减少其对使用者的危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不锈钢筷子套 2不锈钢筷子套开口端 3筷子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将经过清洗消毒过的筷子头3,从不锈钢筷子套开口端2,插入不锈钢筷子套1内,插入的深度在5mm左右。当人们使用时候,手握着不锈钢筷子套1,用筷子头3夹住食品,和送入口腔内,不锈钢筷子套几乎接触不到使用者的口腔,因此可以避免病从口入带来的隐患。当使用一次后,把筷子头3稍微用力从不锈钢筷子套开口端2拔出,然后用水清洗不锈钢筷子套1,晾干后在插入新的筷子头。这样,可以多次使用不锈钢筷子套1达几十年,因为不锈钢材料安全卫生,也比木头或者竹子便于清洗,消耗的水亦可以大幅度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翼,未经张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4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