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逃生安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2319.2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1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夫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夫根 |
主分类号: | A47C17/86 | 分类号: | A47C17/86;A47C19/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逃生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避难装置,尤其是一种逃生安全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家用的自然灾害逃生避难装置,现有的防震床也只能暂时躲避地震,而对于大火,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防护却不起任何作用。当今市区人民住房拥挤,高楼林立,一旦发生大火很难及时逃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逃生安全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逃生安全床,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钢结构制成的带有床头的床框架,床框架各个面安装有隔热板,构成封闭并且相连的床内腔和床头内腔,其中安装在床框架一侧的隔热板铰接在床框架下部构成出口和入口;床头内腔构成床头仪器室,里面安装有供氧与空气净化系统、制冷系统、电源与通讯装置,里面还设有食物放置空间。入口关闭时,整个装置密封,不与外界发生发生气体交换。
本实用新型的逃生安全床,优选方案为,隔热板从外向内依次由高温隔热玻璃纤维、真空隔热层、隔热毯共三层固定为一体组成;真空隔热层是由两边的钢板夹着中间起支撑作用的隔热支杆构成,两边钢板都带有大量球面凹坑并且相对放置,两边钢板的边缘紧密结合形成真空室,真空室的内表面电镀有防止热辐射的高反射膜。
所述床内腔内有支撑在床体底部隔热板与床体顶部隔热板之间的活动支杆,可以取下,必要时安装上去,大大增加床体的抗压能力。
所述制冷系统为液氮制冷系统。
所述电源为充电锂电池,通讯装置有多种,包括对讲机、GPRS卫星定位装置、手机及外接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床不仅能够在突发大火时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在地震、洪水、台风、骤冷等突发自然灾害时尽可能长时间的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及时逃生,并能及时与救援队取得联系,为成功营救争取更多时间。整个装置密闭性好,强度高,隔热保温性好,该床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在2000℃以上环境下时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并能保持内部温度适宜人生存。该床结构坚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该床有供氧及空气过滤,长时间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该床有能源及通讯装置,能够及时联系救援队和提供自己精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隔热真空层的纵剖面示意图。图3是隔热真空层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中,1.隔热板 ,2.入口,3.床头仪器室,4.外接天线,5.活动支杆,6.钢板,7.隔热支杆,8.真空室,9床头。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逃生安全床,包括钢结构制成的带有床头9的床框架,床框架各个面安装有隔热板1,构成封闭并且相连的床内腔和床头内腔,其中安装在床框架一侧的隔热板铰接在床框架下部构成出口和入口2;床头内腔构成床头仪器室3,里面安装有供氧与空气净化系统、制冷系统、电源与通讯装置,里面还设有食物放置空间。隔热板从外向内依次由高温隔热玻璃纤维、真空隔热层、隔热毯共三层固定为一体组成;真空隔热层是由两边的钢板6夹着中间起支撑作用的隔热支杆7构成,两边钢板都带有大量球面凹坑并且相对放置,两边钢板的边缘紧密结合形成真空室8,真空室的内表面电镀有防止热辐射的高反射膜,例如银膜。所述床内腔内有支撑在床体底部隔热板与床体顶部隔热板之间的活动支杆5。所述制冷系统为液氮制冷系统。所述电源为充电锂电池,多种通讯装置设有对讲机,GPRS卫星定位、手机及外接天线4。
为解决人员生存的适宜温度,本装置密封性好并设有两方面隔热保温措施一方面隔热措施,三层主要隔热层,外层为耐火隔热纤维布,中间为真空隔热层,内层为隔热毯。另一方面为防止微热量积累,采用液氮降温。本装置抗震性好,采用高强度钢结构,并设有活动支杆既增加抗震性又易于人员进入。本装置采用液氧供氧装置,以及空气净化与循环系统。
在图1中,整个装置具有高密封性,主要由隔热板1、钢构床框架及活动支杆5、供氧及空气净化系统、制冷系统、电源及通讯设施、外接天线4组成。整体高密闭高隔热性,能够耐2000℃以上高温。高强度床体及活动支杆能够耐住房屋倒塌的压力。供氧及空气净化系统能够长时间提供人员的适宜的空气环境。制冷系统为防止热量的积累作用采用液氮制冷系统在必要时降低内部温度。电源及通讯装置,用于及时与救援队取得联系。
图2与图3所示为中间主要的真空隔热层结构,既具有高隔热性又具有高抗压性。在大气压作用下钢板6与隔热支杆7紧密连接。真空室内表面镀银防止热辐射作用提高隔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夫根,未经刘夫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2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