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器及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9334.1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9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暨文伟;叶务占;袁双全;王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0 | 分类号: | F24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空调分为单冷空调和冷暖两用空调,二者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空调一般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空调就是据此原理而设计的。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然后到毛细管进行降压,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并且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周围的环境温度变低,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风就是低温风,此为空调处于制冷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由于四通阀的作用,制冷剂流向刚好相反。
请参阅图1和图2,冷凝器一般安装在室外机上,室外机的左侧板4和外罩3通过螺钉1进行锁紧,在螺钉1安装到位后,其与冷凝器端部的U形冷凝管2的间距很小。空调外机在运输或运行振动过程中,冷凝器会在室外机内发生相对移动,移动过程中,使得U形冷凝管2与螺钉1之间的距离将会逐渐缩小,导致螺钉1有碰穿U形冷凝管2的隐患。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在振动过程中两个部件的频繁碰撞,通常采用的做法为加大该两个部件之间的距离。但是,加大两个部件的间距,无疑会使得设备本身结构的加大,导致产品体积增加,在结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便于布置。
因此,在振动过程中,在保证具有相对碰撞趋势的两部件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两部件发生碰撞,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在保证具有相对碰撞趋势的两部件间距不变的情况下,避免两部件发生直接碰撞。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缓冲装置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装置,用于防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碰撞,其一端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另一端具有防止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接触的限位部。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第一部件为冷凝器端部的“U”形冷凝管,所述第二部件为用于连接室外机的外罩和侧板的螺钉,所述固定部为插入所述“U”形冷凝管内的插入部。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插入部插设于所述“U”形冷凝管的一端具有定位部,该缓冲装置通过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卡设于所述“U”形冷凝管上。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的间距与所述“U”形冷凝管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定位部由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的方向上,向另一端渐扩。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配合部,该配合部与所述“U”形冷凝管和冷凝器壳体围成的区域适配。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其具有与所述冷凝器壳体贴合的平面,且该缓冲装置为半回转体。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定位部、限位部和配合部均为半锥形结构、半球形结构或半圆柱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U”形冷凝管中两冷凝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定位部的最大外径,并且大于所述配合部的外径。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所述限位部的最大外径比两冷凝管之间的间距大12-15mm,所述定位部的最大外径比两冷凝管之间的间距大3-6mm。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该缓冲装置至少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设有缓冲孔。
优选的,在上述缓冲装置中,该缓冲装置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具有避开所述螺钉的缓冲孔。
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冷凝器,所述室外机的外罩和所述室外机的侧板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所述冷凝器在其端部形成有“U”形冷凝管,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固定部与所述“U”形冷凝管相连,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螺钉和所述“U”形冷凝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9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