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4311.1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章小兵;刘波;陈召全;赵小珍;陈文明;朱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54 | 分类号: | H01J61/54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荧光 灯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组件。
背景技术
在航空液晶显示器领域,为了保证白昼太阳直射情况下能清楚显示字符和夜晚情况下人眼舒适,要求背光源具有高亮和高对比度。一般,一组CCFL背光灯如满足了高亮度,则低亮度不易达到;如满足了低亮度,则高亮度不易获得。针对该问题,可以用几根高亮CCFL灯管作为昼模式下背光使用;而夜晚模式可以采用一根CCFL灯管放置在背光腔的侧面,通过导光板达到背光均匀的目的。
对于单根侧灯,要求其点亮时的最低亮度要尽量低且稳定,然而由于以下原因存在启辉难的问题:
1)背光灯在屏中,在侧灯点亮前,无光辐射,这样荧光灯中的汞气和惰性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数目比有光激发时少,不利于启辉;
2)严苛的环境工作温度要求,温度低时侧灯灯管中气体受热激发产生的自由电子的数目少;
3)对于一根普通荧光灯,其电极面积和两端启辉电压是有限的;
4)为了让侧背光灯亮度低且稳定,汞和惰性气体的浓度有限制。
因此,单根CCFL灯管的启辉技术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发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启辉能力较佳的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其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以及缠绕在该冷阴极荧光灯管上的金属丝,该金属丝的两端分别靠近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的两个电极。
进一步地,该金属丝的其中一端与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其中一个电极相连,该金属丝的另一端缠绕至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另一个电极的附近。
再进一步地,该金属丝的另一端缠绕与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另一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3毫米。
进一步地,该金属丝的其中一端在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其中一个电极的附近,该金属丝的另一端缠绕至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另一个电极的附近。
再进一步地,该金属丝的两端与该冷阴极荧光灯管上的相应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均为2~3毫米。
进一步地,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还包括将该金属丝和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紧密包裹在一起的透明塑料软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通过金属丝拉近了冷阴极荧光灯管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起到了良好的启辉效果,从而使该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在相当于雪崩效应和齐纳效应的双重作用下,使冷阴极荧光灯管中的汞蒸汽瞬间电离启辉。故此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具有较佳的启辉能力,而且简单可靠,容易操作,高启辉效果,能达10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符号说明
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 100、200
冷阴极荧光灯管 10
金属丝 12
电极 A、B
两端部 C、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组件10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冷阴极荧光灯管组件100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10以及金属丝12。
冷阴极荧光灯管10包括电极A、B,金属丝12整体缠绕在冷阴极荧光灯管10上,金属丝12包括两端部C、D。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丝12的其中一端部D与电极A相连,金属丝12的另一端部C缠绕至电极B附近,因此,金属丝12的端部C与电极B的距离相比于电极A与电极B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优选地,金属丝12的端部C与电极B的距离范围为2~3毫米(mm)。当冷阴极荧光灯管10的启辉电压峰值是1400V时,金属丝12的端部C与电极B之间的电场强度至少有466667V/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4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触器的导线连接结构
- 下一篇:断路器触头部件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