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酸碱自动投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0816.0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姚左钢;杨茂东;张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邢少真;张亚军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酸碱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水处理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酸碱自动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给水处理厂在水处理流程中,仅应对现有水源水质情况处理并适当留有余地,如去浊度、有机物等,但对水源突发性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缺乏有效手段,尤其是重金属铬、汞、镍等突发性水源污染时,现有水厂无应急处理手段。
另外,各给水处理厂对现有水源水质情况的处理,一般采用分别建立酸、碱投加两套装置,使得占地面积大,投资高,不易于中小城市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的移动式酸碱自动投加装置,将氢氧化钠和硫酸投加设备集合式装载于一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内,满足酸碱值调整的使用要求,方便在不同水厂间移动,便于处理不同水厂水源的突发性污染事件,使水厂出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酸碱自动投加装置,包括投酸装置、投碱装置、进排水装置、电控装置及相关管路、电路,其投酸装置、投碱装置设置在可移动的集装箱内。
所述的投酸装置、投碱装置通过相关管路、电路连接设置在集装箱的进排水装置、电控装置。
所述的投酸装置的进酸磁力泵通过相关管路连通硫酸储药罐,硫酸储药罐通过相关管道连通控制阀、标定柱、多个Y型过滤器和硫酸计量泵,各个硫酸计量泵通过各自管路分别连通各自的背压阀、安全阀、脉动阻尼器,各个背压阀连通共用相关管道并接出两个投加接管点,安全阀连通共用相关管道接入硫酸储药罐,所述相关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的投碱装置的进碱磁力泵通过相关管路连通氢氧化钠储药罐,氢氧化钠储药罐通过相关管道连通控制阀、标定柱、多个Y型过滤器和氢氧化钠计量泵,各个氢氧化钠计量泵通过各自管路分别连通各自的背压阀、安全阀、脉动阻尼器,各个背压阀连通共用相关管道并接出两个投加接管点,安全阀连通共用相关管道接入氢氧化钠储药罐,所述相关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的进排水装置的洗手盆连通自来水进水管、排水管,洗手盆一侧设置有洗眼器。
所述的电控装置的PLC配电控制箱通过相关管路、电路连接变频控制箱、PH分析仪、超声波液位计、进酸磁力泵、进碱磁力泵、控制阀、硫酸计量泵、氢氧化钠计量泵,变频控制箱连接硫酸计量泵、氢氧化钠计量泵。
所述的集装箱侧面设置有箱门,集装箱内设置有推拉门、挂帘,集装箱内设置有空调机。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有益效果:
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投加设备集合式装载于一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内,可方便的运输至需要的水厂,在集装箱内就可以解决应急状态下所需要的先调整PH至适于某金属盐沉淀的值,沉淀后再将PH值调整至出水要求的问题,便于处理不同水厂水源的突发性污染事件;
2.由于本装置可移动,故非常方便在不同水厂间移动,可应对不同水厂的需求,水厂仅须提供必要的电缆和连接管道即可运行,满足不同水厂进行酸碱值调整的使用要求;
3.本装置与水厂现有处理工艺相结合,可有效应对可能的突发性重金属污染,如铬、铜、镍等,使水厂出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使用本装置无须增加水厂处理设施,便于中小城市使用迅速增加给水处理厂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增强整个城市或地区水厂的应急供水能力;
5.结构紧凑,节约占地面积,使用灵活方便,投资成本低,易于普及,对于中小城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硫酸投加系统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化钠投加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移动式酸碱自动投加装置,主要包括投酸装置1、投碱装置2、集装箱3、进排水装置4、电控装置5及相关管路、电路等;其投酸装置1、投碱装置2集合式对称设置在可移动的集装箱3内中后部,进排水装置4、电控装置5设置在集装箱3的前部,所述的投酸装置1、投碱装置2通过相关管路、电路连接进排水装置4、电控装置5等;集装箱3选用现有标准集装箱,集装箱3侧面设置有标准箱门301,集装箱3内设置有推拉门302、挂帘3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0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散热膜复合结构
- 下一篇:螺杆三角形排列的差速锥形三螺杆挤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