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痕量元素用洁净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6458.0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6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茹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茹君 |
主分类号: | B01D29/085 | 分类号: | B01D29/085;B01D29/92;G01N1/3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王铎 |
地址: | 26600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痕量 元素 洁净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上痕量元素含量分析的洁净过滤器。
背景技术
海水中很多痕量元素是海洋浮游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研究这些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分布是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采集海水中痕量元素的样品,如何处理采集到的样品、在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外界的污染是分析能否成功的关键条件。而海水中痕量元素含量分析的第一步是将采集到的海水样品进行过滤。由于海上操作时必须考虑船体的晃动,因此在过滤的时候需要尽量减少操作的繁琐程序,使操作步骤变得简单,另外由于海水中的痕量元素含量极低,一般在nmol级,因此在过滤的时候必须防止被过滤样品的交叉污染。现有的海上痕量元素含量用过滤器主要有实验室自配装置、美国Nalgene公司生产的MF75TM系列等产品,但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室自配装置多为玻璃制品,不适应于海上操作,装置陈旧,不符合当前洁净快速操作的要求;
2)美国Nalgene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过滤部分和接液容器大多使用带丝口的旋塞连接,一方面不能灵活分离,增加了海上操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丝口旋塞也增加了样品污染的几率,而且该种滤器只能使用本公司生产的专用瓶子,不能与其他容器相容,在价格上较高;
3)目前所有的过滤装置都没有考虑到海上操作时船体的晃动问题,因此需要另外用绑带固定,这样就增加了样品被污染的几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上痕量元素用洁净过滤器,使接液容器与过滤装置分开,可以兼容各种接液容器,解决过滤装置与接液容器在衔接过程中操作复杂的问题,以减少操作步骤,使过滤变得简单,并解决海上操作时船体晃动造成的系统不固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过滤装置和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液装置包括外部的接液釜(或抽气釜)和放置于其内部的接液容器,所述接液釜包括上部的釜盖和下部的釜体两部分,过滤装置通过釜盖中央的开口插入釜体,通过滤液导流管使滤液流入接液容器。
为了更好地固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与釜体紧密配合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通过底座固定于船上的不可移动的物体上。
所述釜体内的底部还包括有一内径与接液容器相配合,用于固定接液容器的固定圈。
所述接液釜的釜盖和釜体之间通过磁铁相连接,以方便开合。
所述接液釜的釜盖和釜体之间还包括有橡胶或硅胶垫圈,确保在减压过滤时的气密性。
所述过滤装置为布氏漏斗、砂芯漏斗、普通过滤漏斗或Nalgene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使用了密闭装置,避免了外部环境对滤液的污染;
2)由于使用磁铁将釜盖和釜体相连,使滤液导出时变得开合方便,操作简单;
3)由于在过滤装置上增加了滤液导流管,使滤液确保流入接液瓶中,避免了样品的外溅和污染;
4)由于使用了固定装置,使出海作业中无需再用绑带等固定,另外由于增加了内部固定装置,使接液瓶进一步固定,增加了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使操作变得简单容易,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1. 滤膜托;2. 滤液导流管;3. 气孔一;4. 釜盖;5. 橡胶垫圈;6. 磁铁;7. 接液瓶;8. 釜内固定圈;9. 外置固定装置; 10. 气孔二;11. 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上而下包括滤膜托1、滤液导流管2、釜盖4、釜体11、固定釜体11的外置固定装置9、置于釜体11内的接液瓶7及固定接液瓶7的釜内固定圈8,接液釜的釜盖4和釜体11之间通过釜盖4上的磁铁(图中未画出)和釜体11上的磁铁6的磁性相连接;釜盖4和釜体11之间还通过橡胶垫圈5密封;釜盖4上还设有两个抽滤用的气孔——气孔一3和气孔二10,一个为抽气孔,另一个为放气孔。
所述过滤装置采用Nalgene公司的过滤器,包括滤杯(图中未画出)和滤膜托1,其上部的密封及滤膜接口均采用Nalgene公司MF75TM系列的尺寸,以便与国际标准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茹君,未经杨茹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4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升降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脱水拖把及脱水拖把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