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轴承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5420.1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允文;朱伟光;梅玮;葛利俊;张希江;刘国琴;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承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F16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唐维宁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轴承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轴承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轴承用于支撑电机转子,良好的润滑能够使得轴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时间。现有电机的端盖是用来支撑转子并固定安装在机座上,它一方面对电机内部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安放在端盖内的滚动轴承来保证定子和转子的相对位置,其轴承的润滑是由附加的润滑管路装置来实现的。润滑管路装置通常由内外小盖、注油管、注油杯等组成,内外小盖润滑脂储油腔部位一般设计为圆弧结构,或者采用带有防尘盖的深沟球轴承。其该部分组成零部件多,安装较复杂,使用和维护较繁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机轴承润滑装置存在的零部件多、结构复杂、润滑脂更换不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轴承润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轴承润滑装置包括转子、轴承、端盖,轴承动圈安装在转子轴端部的轴颈上,轴承静圈安装在端盖的内孔中,轴承端面与端盖内侧之间有润滑腔,端盖上设置有润滑脂注入孔;润滑脂注入孔的一端与润滑腔相通,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丝堵;端盖的内侧与润滑腔对应位置的端面上径向设置有挡油板,挡油板端部与轴承端面之间有间隙;挡油板端部与轴承端面之间的间隙为3~6mm。挡油板的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且沿端盖径向均布。润滑脂注入孔沿端盖径向设置,润滑脂注入孔的数量为2个,且分布在挡油板的两侧。2个润滑脂注入孔位于端盖的上部。端盖与轴承静圈之间安装有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和维护保养,有效改善轴承的润滑条件,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的A-A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挡油板,2.轴承,3.润滑脂注入孔,4.衬套,5.润滑腔,6.丝堵,7.转子轴,8.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精神,都应该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润滑装置包括转子轴7、轴承2、端盖8,轴承动圈安装在转子轴7端部的轴颈上,轴承静圈安装在端盖8的内孔中,轴承2端面与端盖8之间有润滑腔5。端盖8上设置有润滑脂注入孔3,润滑脂注入孔3的一端润滑腔5相通,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丝堵6。
端盖8的内侧与润滑腔5对应位置的端面上径向设置有挡油板1;挡油板1端部与轴承2端面之间有间隙,一般为3~6mm,间隙值依据轴承的尺寸、电机的载荷、转速等确定。挡油板1的数量为1个或2个以上,通常设置1个,且沿端盖8径向均布,呈水平垂直布置。
润滑脂注入孔3沿端盖8径向设置更便于使用。通常润滑脂注入孔3的数量为2个,位于端盖8的上部,分布在端盖8上端部垂直的挡油板1两侧,一般润滑脂注入孔3与挡油板1的夹角为30~60°,夹角为45°效果比较好。
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润滑装置的端盖8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制造,在端盖 8与轴承静圈之间还可以安装衬套4。
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润滑装置在使用前,将2个润滑脂注入孔3端部安装的丝堵6拆下,高压油枪从一个润滑脂注入孔3将润滑脂注入润滑腔5,直至注满;安装上丝堵6后,便可使用。
当需要更换润滑脂时,将2个润滑脂注入孔3端部安装的丝堵6拆下,高压油枪从一个润滑脂注入孔3将润滑脂注入;随着新的润滑脂注入,原有的润滑脂将从另一个润滑脂注入孔3排出,直至新注入的润滑脂将原油的润滑脂完全替换;再重新拧紧两个丝堵6,保持轴承室的密封,从而完成润滑脂的新旧更替,满足了电机轴承润滑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润滑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便于装配和维护保养,轴承润滑效果良好,使用寿命长。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而非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很多替代实施例而不脱离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承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承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