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饰旋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5371.1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4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02 | 分类号: | H01H19/02;H01H19/08;H01H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陈文福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旋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旋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旋钮是常用的仪表板表面构件,按照汽车行业的GB11552或ECE-R21标准要求,仪表板表面构件凸出高度超过9.5mm时,在构件上施加378N的向前纵向水平力,其应能缩回仪表板或脱落。当缩回时,构件的凸出高度应在9.5mm以下;当脱落时,在原位置上不应留下高度超过9.5mm的危险凸出物。为满足标准要求,行业内通常采用溃缩脱落方案,也即对旋钮直接采用电位器或编码器成品部件,并镂空旋钮下面的PCB留出数根连桥与周边主PCB连接,实现旋钮在378N作用力下溃缩脱落,并将旋钮高度降低到9.5mm以下。采用溃缩脱落方案主要有两个缺点:1、因材质不同及制作工艺差异,PCB溃缩力变差较大,难以满足严格的溃缩力标准要求,易造成脱落失灵,而在发生事故时对人体产生伤害;2、行车发生碰撞或非碰撞情况下乘员误动作时,旋钮受到378N的作用力即会溃缩脱落,致使旋钮部分或全部功能就会失效,需对汽车进行维修甚至更换旋钮零部件,这将造成车主损失、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缩回柔性较佳、不易溃缩脱落且安全性好的汽车内饰旋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旋钮,包括面板壳体、套接在检测器件上的旋钮帽、安装在面板壳体底面的主PCB、检测旋钮位置或正反转及脉冲数的检测器件、与检测器件连接的中间PCB,所述主PCB中间镂空,中间PCB设置在主PCB中间镂空处并通过一条以上“S”形连桥与主PCB内周边连接。
本技术方案镂空主PCB,且中间PCB采用“S”形连桥与主PCB连接,既可以实现旋钮与主PCB之间的电气连接,又可以增加旋钮及中间PCB与主PCB之间的柔性,保障在378N作用力情况下,旋钮的高度能降低到9.5mm以下,而当作用力消失后,旋钮能够恢复到正常工作高度和状态,不会发生功能失效。
实际应用时,连桥还可以是其它有利于提高柔性的形状,例如波纹形等。生产时,中间PCB、主PCB及连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中间PCB通过三条“S”形连桥与主PCB内周边连接。实际生产时,连桥的数量可以根据柔性和稳固性需要做适当调整,例如可以是四条“S”形连桥或以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三条“S”形连桥等间距环列,但实际生产时,也可将“S”形连桥间距设计为不等间距环列,数条“S”形连桥的具体形状尺寸也可以各不相同。“S”形连桥不等间距环列、形状尺寸不同以及安装角度方向不同将使旋钮各角度承受力有差异。
所述检测器件优选为电位器或编码器。
所述主PCB边角通过螺钉固定于面板壳体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结构原理实现旋钮柔性退回,通过镂空主PCB,且中间PCB采用“S”形连桥与主PCB连接,实现旋钮与主PCB之间的电气连接,又增加旋钮及中间PCB与主PCB之间的柔性,保障在378N作用力情况下,旋钮高度能降低到9.5mm以下,而当作用力消失后,旋钮能够恢复到正常工作高度和状态,不发生功能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汽车内饰旋钮,包括面板壳体1、套接在检测器件上的旋钮帽2、安装在面板壳体上的主PCB3和检测旋钮位置或正反转及脉冲数的检测器件4、与检测器件连接的中间PCB5。本实施例中,检测器件选用编码器,主PCB3中间镂空且边角通过螺钉7固定于面板壳体1底面,中间PCB设置在主PCB中间镂空处并通过三条等间距环列的“S”形连桥6与主PCB内周边连接。本实施例中,中间PCB、主PCB及连桥为一体成型。
本汽车内饰旋钮采用机械结构原理实现旋钮柔性退回,通过镂空主PCB,且中间PCB采用“S”形连桥与主PCB连接,既可以实现旋钮与主PCB之间的电气连接,又可以增加旋钮与中间PCB、主PCB之间的柔性,保障在378N作用力情况下,旋钮的高度能降低到9.5mm以下,而当作用力消失后,旋钮能够恢复到正常工作高度和状态,不发生功能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散射母粒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热电偶检定炉的风冷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