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及具该散热器的LED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4509.6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8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勤文;王勤彰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19/00;F21S2/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秦士魁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led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指一种散热器及具该散热器的LED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蓬勃发展及日趋成熟,且其具有低耗能、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及反应快等特点,已逐步的取代传统的照明装置;然而影响LED寿命的最关键因素莫过于热量的堆积问题,是以目前的相关业内人士都已竭尽全力地在开发可供LED使用的散热器等产品。
公知的LED照明装置,主要包括一铝挤散热器及一LED发光模块,此铝挤散热器包含一座板及自座板的一端向上延伸出的多数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大致呈一长条状,并在任二相邻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LED发光模块则固定在座板并相互热接触传导。
然而,公知的LED照明装置,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由于其各散热鳍片呈一长条状,能与周围气体作热交换的散热表面积受到限制,更易因为风向的关系而造成死角的问题。另其座板为一封闭板体,不仅板体上、下两侧的气体无法进行有效的热交换,且用在室外的空间时易在板体的上表面堆积或沾黏灰尘、污物;如此,都将严重的影响到其散热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具该散热器的LED照明装置,其通过各散热柱的独立布设,能够大幅度地增加与气体的热交换表面积,进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器,包括:一导热基板,开设有多数贯穿孔;以及多数散热柱,分别设置在该导热基板的一表面上,各该散热柱为分离配置。
进一步,该导热基板包含相互组接的一上板和一下板,贯穿孔对应开设在该上、下板。
进一步,散热柱自该上、下板的端面延伸成型。
进一步,在该上、下板组接的一侧边形成有一套接孔。
进一步,更包括多数热管,在该上、下板分别开设有两条以上槽道,热管埋设在槽道内。
进一步,更包括多数热管,在该导热基板开设有两条以上凹槽,该热管容置在凹槽内。
进一步,该散热柱为一实心圆柱。
进一步,该散热柱为一中空圆柱。
进一步,该散热柱开设有一剖槽。
进一步,在该导热基板的另一表面形成有一容置区。
进一步,在该导热基板的另一表面连接有多数散热柱,在该另一表面的散热柱的间形成有一容置区。
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散热器的LED照明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包括一导热基板及多数散热柱,该导热基板开设有多数贯穿孔,各该散热柱分别设置在该导热基板的一表面且分离配置;以及
一LED发光模块,固定在该导热基板上,该LED发光模块包括一电路板及布设在该电路板的多数LED。
进一步,该导热基板包含相互组接的一上板和一下板,贯穿孔对应开设在该上、下板。
进一步,散热柱自该上、下板的端面延伸成型。
进一步,在该上、下板组接的一侧边形成有一套接孔。
进一步,该散热器更包括多数热管,该上、下板分别开设有多条槽道,热管埋设在槽道内。
进一步,该散热器更包括多数热管,该导热基板开设有多条凹槽,热管容置在凹槽内。
进一步,该散热柱为一实心圆柱。
进一步,该散热柱为一中空圆柱。
进一步,该散热柱开设有一剖槽。
进一步,在该导热基板的另一表面形成有供该LED发光模块置设的一容置区。
进一步,在该导热基板的另一表面连接有多数散热柱,在该另一表面的散热柱的间形成有一容置区,该容置区供该LED发光模块置设。
进一步,该LED发光模块更包括贴接在该导热基板且供该电路板固定的一均温板。
进一步,该电路板为一金属基印刷电路板。
进一步,更包括一透光罩,该透光罩是罩盖在该LED发光模块外部且固定在该导热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其借助各贯穿孔的开设,不仅可扩增散热基板与周围冷空气的热交换作用,并可大幅度地减轻整体的重量。利用各圆柱状散热柱的均匀分布,可减少散热死角的产生,而充分地发挥散热效能。各贯穿孔除了可作为散热通道外,此LED照明装置如果配置在室外的空间中时,此等贯穿孔也可被用来作为水洗的流道,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粉尘、污物等的堆积影响。借由在各散热柱开设剖槽或形成中空柱,不但可减轻整体总重量,更能扩大与周围气体的热交换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勤文;王勤彰,未经王勤文;王勤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4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 下一篇:标高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