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面积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1569.2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2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侯杰;曲延涛;马吉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面积 便携式 表面 污染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快速便携测量工作场所内大面积β表面污染监测仪。
背景技术
在核事故应急、核设施退役过程中,快速便携的测量放射性表面污染至关重要。现有的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主要是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或流气式正比技术管阵列探测器。塑料闪烁体探测器,采用面积较小的薄片式塑料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光阴极直接相对的方式。由于光阴极面积有限,这种表面污染监测仪灵敏面积普遍小于100cm2。流气式正比计数管阵列式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面积可达1000cm2,但工作中需要载气支持,在复杂环境下无法便携测量。
国外相关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污染监测仪,该监测仪是将一根波长转换光纤排列成圆环状嵌入光导中作为塑料闪烁体的衬底,波长转换光纤的两端分别对接两根光电倍增管。这种结构的监测仪灵敏面积较小,而且会出现探测均匀性不一致的情况,探测器中心位置的探测效率相对较高,边缘区域则会出现探测“死区”。
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技术文献和产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探测均匀性好,灵敏面积大、便携式的大面积β表面污染监测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面积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包括光学有机玻璃、波长转换光纤、塑料闪烁体、入射窗、光电倍增管,所述的塑料闪烁体为薄片式塑料闪烁体,塑料闪烁体上方设有入射窗,塑料闪烁体下方衬有光学有机玻璃;波长转换光纤并排嵌入有机玻璃上,在光学接触面均涂有硅油;每根波长转换光纤输出端与塑料传输光纤连接,波长转换光纤的盲端镀有铝反射层;所有的塑料传输光纤汇聚成光缆,光缆通过法兰与光电倍增管对接。
本发明还可以:
所述的波长转换光纤并排嵌入有机玻璃上是指波长转换光纤等距均匀的并排嵌入有机玻璃上。所述的薄片式塑料闪烁体的厚度为0.5mm~1.5mm。所述的光学有机玻璃的厚度为1.5mm~5mm。所述的每根波长转换光纤输出端与塑料传输光纤连接是指每根波长转换光纤光输出端与塑料传输光纤通过环氧树脂用光纤连接键连接。所述的有机玻璃下表面涂有反光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波长转换光纤采用并排布置在塑料闪烁体的有机玻璃上,极大地提高了探测的均匀性,也提高了系统的机械强度。
(2)波长转换光纤盲端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镀铝反射层,使波长转换光纤收集到的荧光最大程度传入塑料传输光纤,最大限度的保证收集到得荧光从塑料传输光纤传出。
(3)采用大面积薄片式塑料闪烁体,灵敏面积可达1200cm2以上,最大限度减少天然本底的影响,同时将波长转换光纤嵌入塑料闪烁体上,实现便携式测量。
(4)波长转换光纤与塑料传输光纤连接,由于塑料传输光纤单位长度的光损失很小,传输光纤的长度可以很长,光电倍增管与塑料闪烁体之间可有较长的距离,这样即使在强β污染辐射场下,有效的保护了光电倍增管不受影响,实现光电倍增管在远处收集荧光信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示意图
图2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截面示意图
1铝反射层、2波长转换光纤、3塑料闪烁体、4光纤连接键、5塑料传输光纤、6光缆法兰、7光电倍增管、8入射窗、9光学有机玻璃、10反射材料、11硅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大面积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该装置采用大面积薄片式塑料闪烁体3作为探测器。塑料闪烁体3具有携带轻便,经久耐用等特点。本装置主要包括光学有机玻璃9、波长转换光纤2、塑料闪烁体3、入射窗8、光电倍增管7,塑料闪烁体3上方设有入射窗8,入射窗8为镀有金属的聚酯薄膜制成,入射窗8直接覆盖在塑料闪烁体3上方,防止系统漏光。塑料闪烁体3下方衬有光学有机玻璃9,光学有机玻璃9表面开有并排的凹槽,波长转换光纤2嵌入在光学有机玻璃9表面的凹槽中,在光学接触面均涂有硅油11。这样既解决了大面积薄片式塑料闪烁体3荧光收集的困难,也提高了塑料闪烁体3的机械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1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投影显示功能的触摸屏操作电网总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切片胶模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