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1344.7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9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侯国柱;盛钦梁;厐春;葛惠珠;赵春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线 联动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消弧线圈的容量的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大量地采用了35kV电缆线路,使系统电容电流大量超标。这种情况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容电流在故障点形成的电弧不能自行熄灭,长时间很容易形成永久故障,扩大事故,严重地威胁到系统的安全。主变35kV侧采用“Y”型接线时,35kV中性点可以为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35kV系统可以允许带故障运行2小时。当电容电流大于要求值,需要在主变35kV中性点侧安装消弧线圈。
初期加装普通消弧线圈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系统电容电流变化太快,装置响应的速度满足不了要求。我国近几年采用了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实时可以自动测量系统电容电流;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快速自动进入补偿状态,在系统中性点与地之间输出与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相对应的感性补偿电流,已限制接地电流及消除接地电流;接地故障消除后自动退出补偿状态。
每台主变压器35kV侧配置一套消弧线圈满足本段负荷单独运行,适合35kV单母线及单元分支接线等可靠性较低的简单接线。
随着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当变电站35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时,由于1台主变停运,另1台主变需要带所有35kV负荷的70%。如按1段母线上所接带负荷的电容电流选取消弧线圈时,在1台主变停运时,这台主变的消弧线圈随主变停运,另1台消弧线圈容量不够,所以需按2台主变的2段母线的全负荷的电容电流选取消弧线圈(见附图1)。当正常运行时,每台主变的消弧线圈均有闲置容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其包括有两台主变压器,两台所述主变压器分别通过母线并列连接,每台所述主变压器的中性点上分别连接有消弧线圈,每个所述消弧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主变压器之间分别设有隔离开关,两个所述消弧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上设有联络隔离开关。
连接两台所述主变压器的母线上分别设有进线断路器。
所述联络隔离开关也可以为断路器或接触器。
所述消弧线圈按每台主变压器所带母线上负荷的电容电流配置。
一种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可应用于35kV单母线分段接线或35kV双母线接线。
本实用新型运行方式:两台主变压器分列运行,两个消弧线圈之间的联络隔离开关断开,两消弧线圈分列运行;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另一台主变压器带所有负荷时,两个消弧线圈之间的联络隔离开关闭合,两台消弧线圈实现主从调节。消弧线圈主从调节是指以一台消弧线圈为主机,另一台消弧线圈为从机,设一套消弧线圈控制屏即“一控二”模式。
运行模式:
1)正常运行时主变压器与消弧线圈之间的隔离开关闭合,两个消弧线圈之间的联络隔离开关断开,两个消弧线圈分别接于与之对应的主变压器上。
2)一台主变压器退出时,与之连接的隔离开关断开,两个消弧线圈之间的联络隔离开关和与运行的主变压器连接的隔离开关闭合,两个消弧线圈并列接于运行的主变压器中性点上。
3)一种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中的两个隔离开关和一个联络隔离开关,三个开关只能闭合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消弧线圈的容量,节约投资、节能环保;可以调出变电站带部分负荷运行时需要较小的消弧线圈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主变压器与消弧线圈连接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一种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示意图
主变压器1,隔离开关2,消弧线圈3,进线断路器4,母线5,接触器6,导线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消弧线圈联动调节系统,其包括有两台主变压器1,两台主变压器1分别通过母线5并列连接,每台主变压器1的中性点上分别连接有消弧线圈3,每个消弧线圈3与对应的主变压器1之间分别设有隔离开关2,两个消弧线圈3通过导线7连接,导线7上设有接触器6。连接两台主变压器1的母线5上分别设有进线断路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未经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1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背负式导航天线
- 下一篇:一种设有挑担的电缆终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