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燃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0946.0 | 申请日: | 201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9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宁琰;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琰;王晶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B01F3/04;C10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混合 增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燃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属于天然气燃烧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天燃气较其他燃料能源具有高效、清洁和使用方便特点,近二十年我国非常重视用其代替其他燃料能源的工作,发展速度很快。随着天燃气消费的不断增加,受资源的有限限制,市场已出现供求矛盾,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这一矛盾,目前没有办法。另外,天燃气燃烧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国家在减排的政策和力度上,越来越强硬,也是天燃气用户面临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燃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该装置和混合剂两者结合使用,可使天燃气混合后再燃烧,节气,降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可增加天燃气用户,可缓解天燃气资源不足的矛盾;用户即节气增效,又降低了污染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燃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包括,筒体、进料口、进气口、混合气液排放出口、残夜排放口,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置于所述筒体顶部,与筒体内部相通;所述的进气口置于所述筒体上部侧壁上;所述的混合气液排放出口置于所述筒体顶部的、进气口对面位置,与筒体内部相通;所述的残夜排放口置于所述筒体底部,与筒体内部相通;所述的支腿置于所述筒体底部;
在所述筒体内,有一个与进气口相通的、并由一垂直的隔板与筒体进气口处侧壁焊接,构成的进气通道;
在所述筒体内,还包括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
所述的进气通道,从筒体内侧壁的顶部,直通到筒体内侧壁底部。
所述的进气通道顶部封闭,底部开口;并在所述的进气通道内,从上到下均布有多层加强通道用的加强筋。
所述的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是每层有两个隔板,相对向下倾斜、设置在筒体内。
所述的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每层中的每对隔板,交错排列,并有导液缺口。
所述的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每个隔板有一端固定在筒体内壁上,每层隔板间等间隔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燃气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和混合剂,两者结合使用。混合装置可使天燃气通过液体达到气液混合的目的,天燃气通过混合液体后得到了改变,在燃烧时排放减少,热值增大。
天燃气混合后再燃烧,还可节气,可降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宏观上,在天燃气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可增加天燃气使用的用户,一定程度缓解了天燃气资源不足的矛盾;微观上,用户即节气增效,又降低了污染排放。总之,该技术的应用,不论经济还是社会效益都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燃气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气液排放出口,2-进料口,3-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4-进气口,5-隔板,6-加强通道用的加强筋,7-支腿,8-残夜排放口,10-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燃气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是企业使用的一种装置。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燃气气液混合增效减排装置,包括,筒体10、进料口2、进气口4、混合气液排放出口1、残夜排放口8,支腿7,所述的进料口2置于所述筒体10顶部,与筒体10内部相通;所述的进气口4置于所述筒体10上部侧壁上;所述的混合气液排放出口1置于所述筒体10顶部的、进气口4对面位置,与筒体10内部相通;所述的残夜排放口8置于所述筒体10底部,与筒体10内部相通;所述的支腿7置于所述筒体10底部,支撑筒体10用;
在所述筒体10内,包括一个与进气口4相通的、并由一垂直的隔板5与筒体10进气口4处侧壁焊接、构成的进气通道9;
在所述筒体10内,还包括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3。
所述的进气通道9,从筒体10内侧壁的顶部,直通到筒体10内侧壁底部。
所述的进气通道顶部封闭,底部开口;并在所述的进气通道9内,从上到下均布有多层加强通道用的加强筋。
所述的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3是,每层有两个隔板3,相对向下倾斜、设置在筒体10内。
所述的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3,每层中的每对隔板3,交错排列,并形成导液缺口。
所述的多层散布液体用的隔板3,每个隔板3有一端固定在筒体内壁上,每层隔板3之间,等间隔排列。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粘接或铆接等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琰;王晶,未经宁琰;王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0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