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静电微雾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9400.3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3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小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5/043 | 分类号: | B05B5/043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林春元 |
地址: | 31805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静电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组合式静电微雾喷头。
背景技术:
喷雾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消毒领域。传统的喷雾器以手动或小型机动为主。液体药和粉药都是依靠从喷头喷出时的动能和空气载运再加上重力等喷撒到靶标物上并附着在其表面。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散布的药物流失率高,使用效果差。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人们研发了静电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是应用高压静电在喷头与喷雾目标间建立一静电场,药物流经喷头雾化后,通过不同的充电方式被充上电荷,形成群体荷电雾滴,然后在静电场力和其他外力的联合作用下,雾滴作定向运动而吸附在目标的各个部位,达到沉积效率高、雾滴飘移散失少、改善生态环境等良好的性能。静电场作用下的液体雾化机理比较复杂,通常认为:静电作用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减小雾化阻力,同时,同性电荷间的排斥作用产生与表面张力相反的附加内外压力差,从而提高雾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静电使雾对雾轰炸达到更细不融合和捕捉空气细菌的作用的组合式静电微雾喷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静电微雾喷头,包括有雾化喷头,在雾化喷头的喷雾端外套设有静电感应极环,所述的静电感应极环为:筒状外壳的头部呈喇叭口状、尾部与雾化喷头的喷雾端连接,在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与外壳内壁形状相配合的内壳,在内壳的喇叭口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电针,在外壳上设置有一端与内壳一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可与静电发生器连接的电极接头。
上述的静电感应极环的若干个电针平行于喇叭口圆锥面的法线。
上述的外壳的下部向内设置有环形凸台,内壳下部的内径与外壳的环形凸台的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将静电喷雾原理引入环境消毒,在雾化喷头前方设置了静电感应极环,液滴经过电场后荷电,表层分子产生定向排列,降低了表面的张力,促使液滴破裂和雾化,增强了液滴表面的吸附力和活度,提高了消毒效果;
2、本实用新型采用感应式充电方式,充电效果好,雾滴荷质比增大,雾滴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喷雾的流量密度更加均匀,雾滴粒径的减小增大了细菌与药液的接触几率,同时荷电雾滴与细菌存在着异性电荷,增加了雾滴捕捉细菌的机会;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静电感应极环的喇叭口结构起到扩散增压的效果,雾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感应极环剖面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喷头的喷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一种组合式静电微雾喷头,包括有雾化喷头,在雾化喷头的喷雾端外套设有静电感应极环,所述的静电感应极环为:筒状外壳1的头部呈喇叭口状、尾部与雾化喷头的喷雾端连接,在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与外壳1内壁形状相配合的内壳2,在内壳2的喇叭口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电针3,在外壳1上设置有一端与内壳2一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可与静电发生器连接的电极接头4。
上述的静电感应极环的若干个电针3平行于喇叭口圆锥面的法线。
上述的外壳的下部向内设置有环形凸台,内壳2下部的内径与外壳1的环形凸台的内径相同。
本实施例采用的雾化喷头为:可与压力泵喷水管连接的中空喷头座5,喷头座5连接喷头6,喷头6有喷口12,在喷头座5与喷头6的中空内从喷头6往喷头座5处依次设置有阀芯11、弹簧10和喷芯9,弹簧10、阀芯11实现自动开关,喷芯9有利于实现微雾出水,在喷头6的喷口12中设置有喷片7,喷片7中设置有微雾孔8,喷片7固定在喷口12内,达到微雾的目的。其中阀芯11制有球形头,球形头与喷头座5中的密封面相配合,密封效果好。喷片7的微雾孔8孔径是0.05-0.2毫米,最佳喷片的微雾孔8孔径是0.1毫米,有利于实现微雾喷水,喷片7的内壁设置有分段斜口,分段斜口的角度α1是120°,α2是150°,进一步保证微雾喷水。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特有限公司,未经富士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9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槽型换向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平面运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