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联合使用的抗风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7163.7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沈朝勇;谭平;黄襄云;马玉宏;庄学真;金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E04B1/36;E04H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支座 联合 使用 抗风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振动(或震动)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的隔震方法。
背景技术
隔震技术对减轻地震给建筑结构带来的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结构中常用的隔震方法是在震层中安装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普通橡胶隔震支座由钢板和橡胶交替叠合硫化而成,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则是在普通橡胶支座的基础上于中心灌注铅芯形成。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及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中的叠层橡胶部分其具有良好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耗能效果,因此能有效隔阻地震的水平振动对建筑结构的破坏;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中的铅芯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利用其滞回特性耗散地震能量,二是利用其屈服前具有大刚度的特性,抵抗风载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但对于风载较大的地区,如沿海或风沙较大地区,如果完全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中的铅芯来抗击风载,则必须增加铅芯橡胶支座的数量或者增大铅芯的尺寸,这必然会增大隔震层的水平刚度,削弱了隔震层的水平隔震能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地抗击大风载但又不影响隔震层的水平隔震效果的抗风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联合使用的抗风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至少一个两头分别与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保险构件组成,其中所述的保险构件为含碳量为0.45%~0.75%的碳素保险构件, 其中部设有削弱缺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联合使用的抗风载装置,其中,所述的保险构件可以是杆状,也可以是板状;当为杆状时,其中部四周向内收缩形成所述的削弱缺口;当为板状时,其中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向内收缩形成所述的削弱缺口,该削弱缺口所在位置的另两面上设有削弱切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联合使用的抗风载装置,其中,所述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可以在建筑建造完工后安装于隔震层中,也可以在建筑施工时预埋于隔震层中;当在在建筑建造完工后安装时,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四周设有安装孔;当施工过程中预埋时,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在与建筑物连接的一面设有预埋锚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种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联合使用的抗风载装置,在日常的风载作用下,所设置的保险构件主要受到弯矩及水平方向剪切力作用,协同隔震层中的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一起抵抗风载;一旦发生地震时,在地震产生的巨大水平剪切力作用下,所述保险构件便会在中部的削弱缺口处断开,从而不妨碍隔震层中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当然,上述技术效果必须在合理设计抗风载装置的数量以及抗风载装置中保险构件的特征参数(如使用的材料、削弱缺口横截面大小、屈服强度、每个抗风载装置中保险构件的数量等)基础上才能产生的,具体要求是,在最大风载作用下保险构件不发生断裂破坏,而当地震的强度达到预定的大小时,其产生的水平剪切力足以让所有的保险构件在削弱缺口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风载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左视图,图3为俯视图,图4为图2的I处局部放 大图。
图5为图1~图4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风载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为主视图,图7为左视图,图8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4,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件2为由Q235B制成的矩形钢板,上连接板1的上侧和下连接件2的下侧采用剖口等强焊接的方式分别连接有12根竖向的由Q345制成的预埋锚筋3,每根预埋锚筋3的末端设有弯钩。保险构件4为由含碳量为70%的钢板制成,其中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向内收缩形成两个三角形削弱缺口4-1,三角形缺口的侧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且削弱缺口4-1的最小宽度为钢板宽度的一半;所述削弱缺口4-1最小宽度处的另两面上设有沿钢板宽度方向的削弱切痕4-2。
参见图1和图5,安装本实施例的抗风载装置时,在建筑建造施工过程中先将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件2连同其上的预埋锚筋3分别预埋于隔震层上部和下部的混凝土结构5中,并使得上连接板1的下表面和下连接件2的上表面正好相对且显露在外面,待隔震层的上部结构全部施工完毕后,根据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件2之间的距离裁切出相应高度的保险构件4,在每一个抗风载装置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件2之间焊接5块上述保险构件4。若发生地震使得保险构件4断裂,则在地震结束后去除断裂的保险构件4,重新焊接上新的保险构件4,继续发挥其抗风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7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通讯录提示设置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