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联管磁性分离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6002.6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尹珊珊;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02 | 分类号: | B03C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联管 磁性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分离架,具体是一种多联管磁性分离架。
背景技术
磁分离技术在生物分子、药物等材料分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常用的分离方法如沉淀法、离心法、离子交换法和各种层析方法相比,磁分离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所需设备简单、提取效率高等特点。磁分离的大致过程是将能够结合待分离样品的磁性材料加入到含有待分离样品的溶液中,等磁性材料与待分离样品充分结合后,通过磁分离设备对溶液施加外磁场,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结合有分离样品的磁性材料从溶液中富集出来,从而实现分离样品的分离。
现有的磁性分离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结构一般由主体架和磁性板组成,其中主体架上开有离心试管孔,磁性板中包埋一定数量的磁铁。使用时将装有样品的离心管放入孔中,样品中的磁性材料在磁场作用下会富集于磁板一侧的离心管壁上,利用移液器吸走液体即可实现磁性材料的分离。
然而,现有的磁性分离架多为针对单个离心管设计,没有与八联管等多联管对应的磁性分离架。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磁性分离架规格难以与多联管特定管距匹配,如果使用多联管进行核酸分离,则不容易进行磁性材料的吸附和分离。2、现有的磁性分离架的孔均为全封闭,容易影响实验人员观察试剂液面。3、现有的磁性分离架在使用时磁性材料被吸附在离心管整个侧壁,使得移液器吸取液体时容易将磁性材料吸出一部分,造成样本含量减少、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实验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易于分离溶液中的样本,同时能提高分离效率,减少样本浪费的磁性分离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联管磁性分离架,包括主体支架以及设置在主体支架上的孔板,主体支架内设置有磁铁,所述孔板上设置有试管孔,试管孔分为两排且分别位于孔板相对的两边。每两个孔共用同一部分的磁铁,分别位于磁铁前后两面。
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垂直的支撑板,支撑板为中空的长方体,磁铁位于支撑板内。
所述磁铁位于支撑板的中部以上。这样主要是为了保证磁性材料被吸附在靠近多联管中部及上部,在多联管下部无磁性材料聚集,因而在固-液分离的时候能轻易地分离溶液。
所述试管孔每排至少有2个。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试管数的多联管的分离要求。
所述试管孔形状为3/4个圆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磁铁设置在支撑板的中部以上,这样,在分离过程中,磁性材料集中于多联管的中部区域,多联管底部无磁性材料聚集,便于磁性材料与溶液分离,减少样本的浪费,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实验误差。
(2)本实用新型的孔板上设置有两排试管孔,可以同时满足两个多联管的分离,磁铁利用率高,节约资源。
(3)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孔形状为3/4个圆周,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多联管的取出和高位液面的观察,且外观简洁,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底座,2、支撑板,3、孔板,4、试管孔,5、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支架以及设置在主体支架上的孔板3,主体支架内设置有磁铁5,孔板3上设置有试管孔4,试管孔4分为两排且分别位于孔板3相对的两边,每排至少有两个试管孔4,试管孔4形状为3/4个圆周。
主体支架包括底板1以及与底板1垂直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为中空的长方体,磁铁5位于支撑板2内,且磁铁5位于支撑板2的中部以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孔4每排有8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装有样本的多联管放入多联管磁性分离架的试管孔4中,在磁铁5的磁场作用下,含样本的磁性材料富集于多联管管壁中部靠近磁铁5的一侧,将移液器伸入多联管底部,吸出溶液,即可完成分离。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思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6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