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体加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4872.X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化学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19050 广东省珠海市临港工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行业的加料系统,具体是指一种粉体的加料系统。
技术背景
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加粉体原料时,通常都是采用直接加入法,即打开反应釜的人孔,检测某个指标的含量,然后由人工作业直接加入。
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投粉体料时容易产生静电,而静电不容易消除,同时,打开人孔后需不定时地检测一些指标,如含氧量,这样使操作繁琐,降低了其生产效率,而且在操作时空气进入反应釜中,使得含氧量增加,从而使加料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另外,在人工加料时,粉体原料粉尘飞扬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反应釜内通常含有挥发性溶剂,在投放原料时,使得工人的操作环境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消除静电,降低操作风险的粉体加料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粉体加料系统,包括粉体加料槽以及输送装置,所述粉体加料槽与所述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粉体加料槽为漏斗状的槽体,所述粉体加料槽的顶部设有一投料口,所述粉体加料槽的底部设有一出料口,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转轴和转轴马达,所述转轴与所述转轴马达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粉体加料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粉体加料槽设有倾斜的槽壁,该槽壁的底部设有所述出料口,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槽壁且位于靠近出料口处。
优选的,所述投料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出料口的口径。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转轴为设有多个凹槽体状的球阀。
进一步的,为了使粉体加料槽的氧含量达到比较低的水平,设有氮封系统与所述粉体加料槽连接,所述粉体加料槽的顶部设有通气管道与所述氮封系统连接,所述通气管道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置换整个粉体加料槽供料中的空气,所述粉体加料槽的侧壁上设有管道与所述通气管道连接。
另外,所述粉体加料槽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一过滤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转轴的球阀翻搅并拨攻散堆压在所述出料口处的物料,破坏物料因堆积压力所形成的架桥现象,使物料积结而成的硬块被打散而形成松散状态,而能顺畅的由出料口下落,行成间断式卸料,避免静电累计而造成安全异常,降低操作风险,同时改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一种粉体加料系统,包括粉体加料槽1以及输送装置2,粉体加料槽1与输送装置2连接,粉体加料槽1为漏斗状的槽体,粉体加料槽1的顶部设有一投料口11,粉体加料槽1的底部设有一出料口12,输送装置2包括转轴21和转轴马达22,转轴21与转轴马达22连接,转轴21与粉体加料槽1连接。
其中,粉体加料槽1的投料口11的口径大于出料口12的口径,即,粉体加料槽1设有倾斜的槽壁13,槽壁13呈锥体形,槽壁13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2,粉体加料槽1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一过滤装置14连接。。
转轴21贯穿槽壁13且位于投料口11的下方,并靠近出料口12处,转轴21与转轴马达22通过输送皮带23连接,其中,转轴21为设有多个凹槽体状的球阀,由于球阀具有流体阻力小、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紧密可靠且操作方便,开闭迅速,便于远距离的控制,而且还由于球阀在启闭过程中有擦拭性,所以可用于带悬浮固体颗粒的介质中,故本粉体加料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球阀作为粉体加料的阀体。在操作过程中,利用球阀翻搅并拨攻散堆压在出料口12处的物料,就可以破坏物料因堆积压力所形成的架桥现象,使物料积结而成的硬块被打散而形成松散状态,而能顺畅的由出料口12下落。
为了使粉体加料槽的氧含量达到比较低的水平,考虑在加料时随物料进出、温度变化,会引起的压力变化,同时也为了防止其它气体窜入,设有氮封系统3与粉体加料槽1连接,粉体加料槽1的顶部设有通气管道31与氮封系统3连接,同时,通气管道31上设有阀门32,为了更好的置换整个粉体加料槽1供料中的空气,粉体加料槽1的侧壁上设有管道与通气管道31连接,通过氮封系统3的氮气置换粉体加料槽1中的空气,能使氧含量达到比较低的水平,如7%以下,这样可以增强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化学材料(珠海)有限公司,未经长兴化学材料(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48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