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钢横移台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4610.3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8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图学;荣崎;陈莹卷;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13/00;B65G13/12;B65G47/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钢横移 台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钢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轧钢车间,分钢横移台架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设备,它用来对两条轧制中心线不在同一线上的轧件进行分钢且横向移动的设备。
目前轧钢车间分钢横移台架普遍采用双排入口辊道配备转辙器的形式,主要结构可描述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一段台架输入辊道1将轧件送往转辙器2,由转辙器2将轧件转向,有选择性的输入1#台架入口辊道3或2#台架入口辊道4,当两个都有轧件后,由位于1#台架入口辊道3和2#台架入口辊道4下方处于低位的输送小车5上升至高位托起辊道内的轧件,然后平移至固定台架6上方,输送小车5下降到低位放置轧件于固定台架6上,输送小车5在低位返回至1#台架入口辊道3和2#台架入口辊道4下方待钢;当台架出口辊道7需要轧件时,输送小车5通过低位运行到固定台架6下方上升至高位托起固定台架6上的轧件,然后平移至台架出口辊道7上方,输送小车5下降到低位放置轧件于台架出口辊道7上,输送小车5在低位返回至入口辊道下方待钢。
目前分钢横移台架缺点:一是转辙器动作频繁且需连锁控制,实际应用中故障率高,增加维护成本。二是分钢时两连续轧件的头尾距离非常的近,对电气控制要求以及设备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三是台架入口辊道包含两条辊道,且每个辊子都由单独电机驱动,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分钢横移台架装置。
一种分钢横移台架装置,由台架输入辊道、台架入口辊道、台架出口辊道、位于台架入口辊道与台架出口辊道之间的固定台架和可以在台架入口辊道、固定台架、与台架出口辊道移动的输送小车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小车上设置供轧件在其表面滑动的支撑架。
所述台架入口辊道为一排设置。
所述支撑架为辊子或耐磨块。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简化结构,降低设备故障率,取消高频动作的转辙器,代之以设置自由辊的输送小车,该输送小车具有分钢与输送的双重功能。
(2)简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原转辙器控制换向需要在两根轧件头尾拉开距离的间隙实现的,轧件与辊道间的摩擦力时时变化,现实精确控制较困难,造成轧件的划伤。改进后的结构,当轧件的大部分进入分钢横移台架走钢线内时,用输送小车上的支撑架托起轧件升至高位,后续轧件即可在支撑架下方进入台架入口辊道。将第一根轧件的输送时间与第二根轧件的运行时间进行部分重叠,非常简单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3)减少设备投入及运营成本。传统的分钢横移台架包含转辙器,且台架入口辊道由两条辊道组成,每个辊子都由单独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取消转辙器,同时取消一条台架入口辊道,设备重量减轻近40%。同时省去一排辊道电机,大大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分钢横移台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分钢横移台架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钢横移台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钢横移台架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分钢横移台架由台架输入辊道1,台架入口辊道3′,输送小车5,固定台架6,台架出口辊道7组成,输送小车5上带有自由辊,用以承托轧件。
轧件经过台架输入辊道1直接进入台架入口辊道3′,当轧件的大部分进入台架入口辊道3′内时,输送小车5的自由辊托起轧件升至高位,轧件继续在自由辊上前行,后续轧件即可在自由辊下方进入台架入口辊道,实现分钢。将第一根轧件的输送时间与第二根轧件在台架入口辊道的运行时间进行部分重叠。避免输送小车等待两个轧件均到位后才进行动作。输送小车5能将轧件从台架输入辊道1运送至固定台架6,又能将轧件从固定台架6运送至台架出口辊道7,实现横移。
在实施过程中,输送小车5带自由辊这种形式也可以为其它方式,如带驱动的辊子、V形辊子、耐摩块;输送小车的运动方式可以为升降平移弧形升降、摆动等;根据轧件大小,输送小车尺寸可以改变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4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