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水器防触电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4328.5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3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泉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水器 触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水器领域技术,具体涉及电热水器的用电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型电热水器采用漏电开关和防漏电电路,依靠电热水器接地来解决防触电问题,如果用户接地线不良或接地断路或接地线带电,尽管电热器本身是合格的,用户在使用中仍存在着不安全隐患。如果热水器使用中本身漏电,又加上上述接地线不规范的问题,用水安全就很难保障。
目前有的厂家采用水电阻法分担漏电电压,通过加长水流流道实现水流电阻值的增大使之符合防漏电要求,保证人体不受电击。有的将加长的绝缘进、出水管装在储热水箱中,有的将加长的进、出水绝缘管加装在混水阀与热水器进出水口之间,均有一定效果。但是第一种方法对于加热水箱很小的速热式电热水器很难实现。第二种方法将水电阻加装在热水器进口与混水阀间很麻烦。两种方法对于已在使用中的大量速热式电热水器也很难加装。因此有业者发明了螺旋式水流流道、蚊香式水流流道等,但是螺旋式水流流道结构存在体积过大不利于安装,蚊香式水流流道产品故障率较高,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水器防触电保护装置,该电热水器防触电保护装置通过加长水流流道实现水流电阻值的增大使之符合防漏电要求,且可靠度高,又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热水器防触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上盖、绝缘下盖和若干层绝缘水槽盘,每层所述绝缘水槽盘的两端面的至少之一上形成有一组水流导向结构,绝缘上盖、绝缘下盖和若干层绝缘水槽盘及其上的水流导向结构共同界定成流道;
每组所述水流导向结构如下:绝缘水槽盘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圈独立的环状的水道墙,除最外圈水道墙之外,其余各圈水道墙均断开并具有两个端头,以人正视水道墙为准,以顺时针方向将这两个端头定义为首端和尾端,将各圈水道墙在径向上由内向外依次排序,最内圈水道墙的首端和其相邻的外圈水道墙的首端之间密封连接,相邻奇数项水道墙的尾端之间密封连接,相邻偶数项水道墙的首端之间密封连接;
绝缘上盖的出水口与相邻水流导向结构的进水端相通,上层水流导向结构的出水端与相邻下层水流导向结构的进水端相通,绝缘下盖的进水口与相邻水流导向结构的出水端相通。
水流由绝缘上盖进入绝缘水槽盘内的水流导向结构,水流导向结构中相邻流道的水流方向不为同一方向而是呈相反方向流动。流道的截面积及长度有效确保当器具出现漏电异常时,在规定的水流量及电导率条件下,实际用户可能接触到的泄漏电流小于电热水器国家相应标准,确保使用安全。当然,由上述结构可知,水流也可由绝缘下盖进入绝缘水槽盘内的水流导向结构,即上述所有的出水皆可变为进水,所有的进水皆可变为出水,效果是一样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每组所述水流导向结构如下:最内圈水道墙的首端和其相邻的外圈水道墙的首端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隔断墙,水流导向结构的进水端(当水流由绝缘下盖进入时,此进水端也就成了出水端)开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处,即最内圈水道墙的首端和其相邻的外圈水道墙的首端之间通过第一隔断墙密封连接,第一隔断墙形状根据需要而定,水流由第一隔断墙处进入水流导向结构,相邻奇数项水道墙的尾端之间分别密封连接有一个第二隔断墙,即相邻奇数项水道墙的尾端之间通过一个第二隔断墙密封连接,若干第二隔断墙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且第二隔断墙形状根据需要而定,相邻偶数项水道墙的首端之间分别密封连接有一个第三隔断墙,即相邻偶数项水道墙的首端之间通过一个第三隔断墙密封连接,若干第三隔断墙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且第三隔断墙形状根据需要而定。
所述水道墙为多边形、花瓣形和波浪形三者之一。
所述绝缘水槽盘设有一个且在其上端面上形成水流导向结构,所述绝缘水槽盘的下端面为封闭构成所述绝缘下盖,即将传统相互独立的绝缘水槽盘和绝缘下盖结合为一体,简化了结构,增强了密封性,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可靠度。传统方式通常通道之间通过整面密封片密封或塑件热融密封等等做三物料密封,易造成密封片老化或热融不当造成流道部份或全部堵塞,影响出水,甚至导致保护失效等。
所述绝缘水槽盘和所述绝缘上盖两者的密封面上设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泉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泉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4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