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压模具用凹模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2575.1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7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牛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模具 用凹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冲压模具用凹模。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主机厂对冲压件的质量控制也更加严格。为了更好的满足装车要求,模具在前期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更改孔径或孔位的现象。在传统的模具结构中,如果要变更孔径或孔位,凹模套安装孔需要上数控机床加工,更改极不方便。另一方面,模具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加工误差等多方面因素,经常会导致孔位有偏差,调整孔位时凹模套安装孔也需要数控加工,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便更改孔径及孔位的冲压模具用凹模,以减少模具设计更改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用凹模包括具有凹腔的模具本体,关键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外周活动套接有一个软套,即相当于在模具本体外加一个软套,该软套加工后直接使用无需热处理,可重复加工(如补焊、打磨等),当需要优化或调整模具的孔位、孔径时,模具本体无需上数控机床重新加工,而只需要将软套更换(或补焊、打磨)后就能实现孔位、孔径的调整,因为软套的加工不涉及到要求精度非常高的模具本体孔腔部分,因此可以采用普通机床进行加工,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软套的内侧设置有轴向的防转槽,所述模具本体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防转槽配合的凸条,防转槽与凸条配合可以防止软套与模具本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两者始终保持一体,便于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软套的外侧设置有止转销孔,以利于模具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软套采用45﹟钢制成,且软套的壁厚大于10mm,以保证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用凹模通过采用这种凹模套接模具本体的结构,具有制造工艺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降低了后期更改或优化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用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软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冲压模具用凹模包括具有凹腔12的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外周活动套接有一个管状的软套2,软套2的内侧设置有轴向的防转槽21,模具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防转槽配合的凸条11,软套2的外侧设置有止转销孔22。
软套2采用45﹟钢制成,软套的壁厚为10~15mm,以保证其强度。
在制造过程中,首先按照尺寸要求制作模具本体1,然后再制造软套2,并保证软套2内、外圆的垂直度及同心度符合要求,最后将模具本体1提至软套2的上方并慢慢转动,直到凸条11与防转槽21对齐,再将模具本体1放入至软套2内完成安装。
当需要优化或调整模具凹腔12的孔位、孔径时,模具本体1无需上数控机床重新加工,而只需要将软套2更换(或补焊、打磨)后就能实现孔位、孔径的调整,因为软套2的加工不涉及到要求精度非常高的模具本体孔腔部分,因此可以采用普通机床进行加工,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2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磨床磨头进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块纵向沟槽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