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布式智能液位无线检测架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1775.5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琦;王朝正;李荣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23/292 | 分类号: | G01F23/292;G05B19/042;F04B4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智能 无线 检测 架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位检测架构,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智能液位无线检测架构。
背景技术
液位检测在工业生产中非常普遍,应用领域也很广,如自来水位的检测,石油管道和储油罐的油位的测量等。现有检测方式是在现场管道、储罐等被测点安装仪表检测液位,传感器测得的数据显示在仪表显示屏上或者打印在记录纸上,当操作工到现场巡检时根据液位要求关闭或打开阀门来调整液位。另有一些大型公司通过DCS将现场仪表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总控室的计算机屏幕上,操作工还是必须要到现场调节阀门使液位达到要求的数据。这种检测方式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很不方便、不及时,而且因各常规仪表液位检测受不同介质性能和环境温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操作人员在现场手动操作,对液面的检测不够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分布式智能液位无线检测架构,利用单片机端口控制功能,实现了液位实时无线检测,具有操作十分方便、可靠的优点,达到准确、及时检测液位的效果。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式智能液位无线检测架构,包括用于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收发器和第二无线收发器,第二无线收发器带有数字键盘和第二PIC单片机,该液位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PIC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模块、数码显示模块、放水潜水泵和抽水潜水泵,其中:
第一PIC单片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红外传感器模块、数码显示模块。放水潜水泵和抽水潜水泵相连,并且所述的第一PIC单片机内嵌AD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无线检测分布式液位检测,即分布式无线检测液位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液位,通过充分利用单片机端口实现各种硬件控制功能,它具有操作十分方便、可靠的优点,达到准确、及时检测液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分布式智能液位无线检测架构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分布式智能液位无线检测架构,包括用于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收发器2和第二无线收发器3,其中第二无线收发器3带有数字键盘和第二PIC单片机。本实用新型液位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PIC单片机1(采用型号:PIC16F877)、红外传感器模块5、三位数码显示模块4、放水潜水泵6和抽水潜水泵7,其中:
第一PIC单片机1分别与第一无线收发器2、红外传感器模块5、三位数码显示模块4、放水潜水泵6和抽水潜水泵7相连,并且第一PIC单片机1内嵌12位AD转换器。
本实施例托盘8内灌入适量的水,基准高约100mm,用第一PIC单片机1进行水位调节控制,变化范围90~120mm。
本实施例采用红外传感模块5进行水位检测,本项目使用夏普红外测距传感器GP2D12,检测距离范围10~80mm。该红外传感器模块5当检测距离在10~20mm变化时输出的模拟电压变化率最大(1.4~2.4V),分辩率也就越高。本实施例水位变化范围是80~130mm,为了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可以将红外传感器模块5架设离托盘底180mm,使红外传感器模块5检测范围能够落在10~20mm变化之中。这样当水位在80~130mm范围变化时,托盘8内的水面和红外传感器模块5之间的变化范围就是100~150mm。
原理框图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托盘8水位实际情况的要求,通过第二无线收发器3的数字键盘输入,利用带有第二PIC单片机的第二无线收发器3发出,由第一无线收发器2接收后显示在三位数码显示模块4中。红外传感器模块5实时检测出托盘8内当前的水位,第一PIC单片机1利用其内嵌的12位AD转换器检测红外传感器模块5输出的模拟信号,并据此去控制放水潜水泵6或抽水潜水泵7工作,直到水位达到预定的位置,潜水泵停止工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17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仪器USB插座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内燃式节能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