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模拟装置矩形卸压口压板密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0286.8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5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袁瑞甫;李化敏;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斯 动力 灾害 模拟 装置 矩形 卸压口 压板 密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矩形卸压口的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模拟装置专用压板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室内模拟含瓦斯煤岩突然失稳破坏是研究煤岩瓦斯动力灾害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模拟实验的主要方法是在密封容器开设可密封的卸压口,实验前将型煤装入容器,高压充入可吸附气体(CH4或CO2),通过外部装置对型煤施加载荷,实验时卸压口突然打开,型煤与气体在载荷及高气压作用下突然喷出。因此,卸压口的形状、尺寸、密封技术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在为达到密封效果,卸压口多采用圆形,用O形圈加硅胶密封或是采用锡纸密封,但是目前采用的硅胶或锡膜密封方案工序较多,花费时间长,密封失效后重复工作量大。而且煤矿现场煤层掘进巷道多为梯形或矩形,因此使用圆形卸压口模拟与现场实际不相符合,不能模拟矩形或梯形掘进头的动力灾害。模拟实验采用矩形卸压口更接近于现场工程实际,可模拟矩形或梯形掘进头的动力灾害,但是矩形卸压口最大问题在于拐角处密封困难,因此现有方案多用圆形卸压口,以方便达到密封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承压能力大的矩形卸压口的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模拟装置专用压板密封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模拟装置矩形卸压口压板密封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承压板和设置在承压板背面的方形堵块,承压板正面左右两侧各设一斜面,两斜面分别朝左右两侧后方向延伸,两斜面上各压接有一卸压板,两卸压板均连接压力装置。
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定位框架和两个内设气缸活塞的动力气缸,动力气缸及气缸活塞均水平设置且左右方向延伸,两动力气缸的两气缸活塞头部相对且分别与两卸压板固定连接;密封压板以及两卸压板均位于定位框架内,两动力气缸分别卡设于定位框架两侧外,两动力气缸的两气缸活塞与定位框架插接。
方形堵块的周圈缠绕有胶垫,承压板四周延伸出方形堵块外。
所述卸压板的板面上设置滚珠,滚珠与相应承压板斜面相贴合。
由于煤矿井下煤层巷道多为矩形或梯形,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具有矩形卸压口的动力灾害模拟装置的专用压板机构,密封采用胶垫、以及卸压板与斜面相压接,将动力气缸推力转换成对密封胶垫的压力,实现了对矩形卸压口的快速方便密封,并且由于压力缸(具有矩形卸压口)内高气压没有对胶垫正向施压(正各压力由承压板承担),胶垫只承受高气压的侧向作用力,所以密封效果好,承压能力大。卸压板的板面上设置滚珠,滚珠与相应承压板斜面相贴合,可减少卸压板在承压板斜面上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视图;
图3是密封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卸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7所示的一种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模拟装置矩形卸压口压板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压板3,密封压板3包括竖直设置的承压板10和设置在承压板10背面的方形堵块9,方形堵块9的周圈缠绕有胶垫7,承压板10四周延伸出方形堵块9外。承压板10正面左右两侧各设一斜面8,两斜面8分别朝左右两侧后方向延伸,两斜面8上各压接有一卸压板2,卸压板2与其压接的斜面8倾斜方向一致,所述卸压板2与斜面8对应的板面上设置圆球状的滚珠6,滚珠6与相应承压板10斜面8相贴合,卸压板2的板面上可设置半圆球形的凹槽,滚珠6放入凹槽内后,可使用工具敲打凹槽周圈的卸压板2的板面,使凹槽在其板面的形状略微变形,则滚珠6即可在凹槽内转动,也被卡设在凹槽内不会掉出。
两卸压板2均连接压力装置。压力装置位于承压板10正面的前方,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定位框架1和两个内设气缸活塞4的动力气缸5,动力气缸5及气缸活塞4均水平设置且左右方向延伸,两动力气缸5的两气缸活塞4头部相对且分别与两卸压板2固定连接;密封压板3以及两卸压板2均位于定位框架1内,两动力气缸5分别卡设于定位框架1两侧外,两动力气缸5的两气缸活塞4与定位框架1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0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