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开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8203.1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4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孙靖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靖智 |
主分类号: | B67B7/06 | 分类号: | B67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1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开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作业;运输部分,开启或封闭瓶子、罐或类似的容器;液体的贮运大类,将封闭件封装在瓶子、罐或类似容器上;密闭容器的开启小类,软木塞螺旋取出器小组技术领域,更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方便开瓶器。
背景技术
17世纪中叶,人们为了解决当时的玻璃瓶塞不易取出,而采用软木塞来作为葡萄酒瓶的瓶塞。为了方便的取出软木塞,人们也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开瓶器。历史上首次提到类似的开瓶器具是在1681年,它被形容为“一条用来把软木塞从瓶子里拽出来的钢蠕虫”,这个手动工具当时在50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把子弹和软填料从枪支中取出来。一开始被称为瓶子钻,直到1720年才被正式称为开瓶器。
开瓶器一般由护套和带有把手的螺旋锥杆构成,但这种开瓶器在使用时比较费力;一些开瓶器对此进行了改进,在护套下方加入了固定装置,用来将开瓶器与瓶口固定,但这种开瓶器固定装置大小一定,通用型差,不能适应大小不同的瓶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瓶口的方便开瓶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护套和上端带有把手的钻杆,其结构要点护套上方设置有开口,钻杆穿过开口设置于护套内;护套的下方是连接杆,连接杆下方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具有开口,开口两端朝向固定环外侧方向设置有带有固定孔的固定片,螺栓穿过固定孔,并且螺栓两侧位于固定孔外的部分均设置有螺母。
把手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加长杆。
护套和把手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由护套、带有把手的钻杆和连接与护套下端的固定环组成,没有使用过多的构件,因此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制作推广。
使用时,旋转螺栓上的螺母来使固定环能够夹紧瓶口,然后旋转钻杆上方的把手来带动钻杆旋转,使得钻杆能够钻入软木塞中,确定钻杆与软木塞的连接牢靠后,松开固定环,握住把手及把手两端的加长杆,用力即可将软木塞拔出;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便于用力、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瓶口
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两端设置有加长杆,便于用手握持,容易用力;而设置于护套下端的固定环是通过固定孔上的螺栓和螺母配合来夹紧瓶口,这样可以用于不用大小的瓶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固定环,2为螺栓,3为螺母,4为钻杆,5为连接杆,6为护套,7为加长杆,8为把手,9为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包括护套6和上端带有把手8的钻杆4,护套6上方设置有开口,钻杆4穿过开口设置于护套6内;护套6的下方是连接杆5,连接杆5下方设置有固定环1,固定环1具有开口,开口两端朝向固定环1外侧方向设置有带有固定孔9的固定片,螺栓2穿过固定孔9,并且螺栓2两侧位于固定孔9外的部分均设置有螺母3。
把手8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加长杆7。
护套6和把手8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使用时,旋转螺栓2上的螺母3来使固定环1能够夹紧瓶口,然后旋转钻杆4上方的把手8来带动钻杆4旋转,使得钻杆4能够钻入软木塞中,确定钻杆4与软木塞的连接牢靠后,松开固定环1,握住把手8及把手8两端的加长杆7,用力即可将软木塞拔出。
可以理解地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靖智,未经孙靖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8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