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脉压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7742.3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4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李征;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亮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50033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压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脉压迫器,又叫动脉压迫止血器,具体是属于一种简易的动脉压迫器。
背景技术
简易的动脉压迫器,成本低,使用方便,现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取代常规动脉压迫起的趋势。其中中国第CN2132490号授权公告公开了一种属于简易动脉压迫器的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结构是其包括一半包围形的支架,该支架上部开口端垂直螺接一螺杆,该螺杆下端连接一压盘;支架下部开口端联接一托盘。使用时,将出血部位肢体放置于托盘上,旋转螺杆以调整上部压盘的高度,使之压紧于出血部位,并通过旋转螺杆调整对止血部位的压力。这种结构仅能用于身体的边侧部,同时由于半包围形式的边框对于人的身体结构来说,不容易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另一种简易的动脉压迫器是一种支架为一弧形条板的动脉压迫器,其中弧形条板的两端设有束带且弧顶法向设有一带有手柄的螺杆,螺杆在弧形条板的向心侧的端部设有压盘。使用时,把压盘对正待压的部位,帮扎束带,然后通过手柄驱动螺杆进行压紧操作。操作起来非常简便,但支点只有压盘,面积很小,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失稳而向一侧歪倒,导致失败。本实用新型是对后一种动脉压迫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使用简便的同时,期望能够提高在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状态下可靠性比较好的简易的动脉压迫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动脉压迫器,包括一条板形的带有中心螺纹孔的支架和与所述中心螺纹孔配合的螺杆,其中螺杆的一端设有压板,另一端设有手柄,而支架的条形方向的两端设有束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2~3个辅助支撑装置,以在压板方向上进行辅助支撑。
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动脉压迫器采用辅助支撑的结构设计,以防止支架失稳,结构简单。同时,由于辅助支撑装置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稳,其所承受的力非常小,或者根本不受力,不会破坏螺杆的压紧能力,因此,在使用状态下不仅不会失稳,而且压紧能力也足够,使用状态下的可靠性比较好。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为支腿,该支腿根部通过棘轮机构装置在所述支架上。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支腿的支撑端设有支板。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支板通过销轴铰接在支腿的支撑端。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棘轮机构为双向式棘轮机构。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棘轮机构为内啮合棘轮机构。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支架上设有专门的棘轮机构安装座。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支腿有三个,对应支撑部呈三角形分布。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支腿为弧形结构,向心侧为螺杆所在侧。
上述动脉压迫器,所述支架为弧形板,且对应圆心位于所述压板所在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动脉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双向是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外壳。
图中:1、支架,2、支脚,3、手柄,4、螺杆,5、棘轮机构,6、销轴,7、支板,8、压板,9、转换柄,10、棘爪,11、棘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附图1,其示出了一种动脉压迫器,包括一条板形的带有中心螺纹孔的支架1和与所述中心螺纹孔配合的螺杆4,其中螺杆的一端设有压板8,另一端设有手柄3,而支架的条形方向的两端设有束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2~3个辅助支撑装置,以在压板方向上进行辅助支撑。
关于辅助支撑,在这里实质作用是防止支架失稳,因此,其在使用状态下到位即可,不用赋予其多大的支撑力,一旦支架向某一辅助支撑装置所在侧倾斜,该辅助支撑装置就会起到支撑作用,而螺杆部分仍然处于主要的压紧作用。
关于辅助支撑装置的设置最好采用可调式的结构,不过由于在使用状态下,通常是要通过束带进行绑扎的,其实螺杆基本到位,调整的距离并不大,因此,对特定位置的动脉压迫,对辅助支撑并不需要太大的调整要求,但为了提高其适用性,所述辅助支撑装置为支腿2,该支腿根部通过棘轮机构装置在所述支架上,通过棘轮机构的单向特性进行支腿的调整,比如绑扎、螺杆到位后,把支腿转到相应位置即可。
对于棘轮机构可以有两种形式的布置,第一种是棘轮机构通过设置延伸出所述支架1的安装部分予以安装,以保证棘轮机构可以360度范围内转动,当解除压迫,就可以把棘轮机构再转回来,支腿处于工作前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亮,未经李玉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7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肢牵引止血装置
- 下一篇:皮肤切口及伤口无压痕缝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