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电池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2062.2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6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联硕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6 | 分类号: | H01M10/46;H01M10/4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电池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随身电源输出电压是4v~6v输出。输出电压不能完全符合我们的使用设备的要求,造成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及工作稳定性降低,电池充电、放电没有保护功能,电池使用寿命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好,电池寿命长的多用途电池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用途电池盒,包括充电模块、电池、显示模块、开关模块、充电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火线和零线与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池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控制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显示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电阻R2、电阻R3、LED1和LED2;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电阻R1、二极管D1、和电容C1;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SW1、开关SW2和开关SW3;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4、负温度热敏电阻R5和电容C2;
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和电容C3;
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感L1、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2、场效应管Q1、直流电源输出DCOUT;
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充电模块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电阻R1一端、LED1的正极、LED2的正极、二极管D1正极、电阻R4一端、电阻R6一端、场效应管Q1的D极接电池正极,电阻R1另一端接控制芯片4脚,LED1的负极接电阻R3一端,电阻R3另一端接控制芯片3脚,LED2的负极接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控制芯片2脚,二极管D1负极、电容C1一端接控制芯片1脚,电容C1另一端、控制芯片14脚接地,电阻R4另一端、电容C2一端、负温度热敏电阻R5一端接控制芯片11脚,电容C2另一端接地,负温度热敏电阻R5另一端接地,电阻R6另一端、电容C3一端、电阻R7一端接控制芯片10脚,电容C3另一端接地,电容R7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的G极接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接控制芯片9脚,场效应管的S极、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感L1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4一端、电容C5一端、电阻R9一端接直流电源输出DCOUT的一端,电阻R9另一端接控制芯片12脚,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直流电源输出DCOUT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13脚空接,控制芯片8脚接充电模块的控制端,控制芯片7脚接开关SW1一端,SW1另一端接低电位,控制芯片6脚接开关SW3一端,开关SW3另一端、SW2一端接低电位,控制芯片5脚接SW2另一端。
其中,所述电阻R1为100K、电阻R2为510R、电阻R3为510R、电阻R4为100K、电阻R6为200k、电阻R7为100K、电阻R8为2K、电阻R9为10K、负温度热敏电阻R5为100K。
其中,所述电容C1为104、电容C2为104、电容C3为102、电容C4为470μf/16V、电容C5为0.1μf。
其中,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是SN8P2711P/S。
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型号是IN4148、二极管D2的型号是IN5822。
其中,所述场效应管的型号是ME231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根据下:
一种多用途电池盒,包括充电模块、电池、显示模块、开关模块、充电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火线和零线与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池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控制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显示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联硕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联硕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2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