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双J管置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9903.4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6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宋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体松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迁市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置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辅助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腹腔镜双J管置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中放置双J管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目前,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的技术难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对于腹腔镜手术初学者来说,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尤其相当困难,手术耗时长,对患者创伤大,令术者头痛。即使手术娴熟者,因操作步骤复杂繁琐,手术中耗时仍然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双J管置入器,辅助腹腔镜手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快捷,手术用时少,创伤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腹腔镜双J管置入器,作为腹腔镜手术中放置双J管的辅助医疗器械,据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技术结合腹腔镜手术特点而设计,该双J管置入器包括空腔圆柱和气封帽,空腔圆柱外径为5mm,空腔圆柱头侧的末段长10mm处渐变弯曲呈弧形弯头状,头侧末端为一开口斜面,开口斜面与空腔圆柱水平中心轴面的夹角范围为10度~20度,空腔圆柱尾侧的末端膨大呈球腔状,空腔圆柱尾侧的末端上套装气封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双J管置入器制作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或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实用新型根据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技术结合腹腔镜手术特点而设计,为腹腔镜手术中放置双J管的辅助器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气腹漏气,手术操作过程简单快捷有效,手术用时少,创伤面积小,痛苦轻,费用低,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封帽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腔圆柱、2空腔圆柱头侧、3开口斜面、4空腔圆柱尾侧、5气封帽、51连接端、52双J管置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双J管置入器包括空腔圆柱1和气封帽5,空腔圆柱1外径为5mm,空腔圆柱1头侧2的末段长10mm处渐变弯曲呈弧形弯头状,头侧2末端为一开口斜面3,开口斜面3与空腔圆柱1水平中心轴面的夹角范围为10度~20度,空腔圆柱1尾侧4的末端膨大呈球腔状;如图2所示,空腔圆柱1尾侧4的末端上套装气封帽5,气封帽5包括连接端51、双J管置入端52,连接端51与空腔圆柱1尾侧4连接。
结合图1、2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手术中,将双J管置入器通过就近的腹腔镜套管(5mm、10mm或12mm)进入手术视野;弯形头侧2顶在肾盂或者输尿管切口下端,其开口斜面3向远端避免双J管插向近端;用支撑导丝将双J管绷直后插入双J管置入器,双J管远端直接插入输尿管进入膀胱,一直插到双J管近端在切口处显露;旋转双J管置入器压住双J管退出导丝,完成双J管远端放置步骤;双J管近端用血管钳直接放入肾盂内。
本发明已经临床使用病例达89例,利用本双J管置入器置管顺利,手术中放置双J管平均时长为1.5min,术后取双J管前常规X线检查,双J管放置准确到位的82例;双J管远端未进入膀胱,卷曲在输尿管下段有2例,双J管近端未进入肾盂3例,均未作特殊处理,术后发现双J管远端插过膀胱进入尿道2例,及时送回膀胱,X线检查双J管位置良好;1例出现漏尿,术后前两天皮管每天引流尿液约100ml,于第三天漏尿情况自动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5~7天顺利恢复出院,术后4周左右取出双J管。双J管卷曲在输尿管下段2例患者局麻下用输尿管镜顺利取出,其余患者膀胱镜下取出双J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体松,未经宋体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9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