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8942.2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刘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散热装置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体积机箱,由于机箱内的空间有限,机箱内主要部件如散热器、硬盘、光驱、电源等部件摆放非常紧密,造成系统内空气流阻很大。目前,市场上类似小体积台式机系统多采用ATX架构,由于ATX架构内的空气流动不畅,风扇的效率比较低,风扇即便高转速也难以保证硬盘等部件的散热要求。而且随着各部件功耗的增加,ATX架构小机箱的系统散热设计成为小体积台式机设计的难点。
避免了上述问题,可采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风扇去解决机箱的散热问题,例如在机箱前端设置一风扇,用于向机箱内部轴向吹冷空气,在CPU的上方设置一CUP风扇,用于向下吹风给CUP散热。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虽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散热性能,但由于安装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风扇,导致提高了散热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散热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机箱(1),包括一容置空间(11),所述容置空间(11)包括: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一斜面侧吹的散热装置(2),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112),所述散热装置(2)可将所述容置空间(11)外的空气从所述第一区域(111)侧吸入,并在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区域(111)和所述第二区域(112)后,从所述第二区域(112)侧输送到所述容置空间(11)外。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一风扇(21);一散热器(22),包括一斜面,所述风扇(21)设置在所述斜面上。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散热器(22)为铝挤型散热器。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散热装置(2)还包括:一用于阻止空气回流的导风罩(23),与所述散热器(22)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112)。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导风罩(23)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2)上。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区域(111)设置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模块;所述第二区域(112)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运行的微处理器,所述散热装置(2)设置在所述微处理器的上方。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区域(111)还设置有光驱,所述光驱设置在所述存储模块附近;所述第二区域(112)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微处理器附近。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机箱(1)上设置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所述进风口(12)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111),所述出风口(13)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112)。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导风罩(23)在分别与所述机箱(1)和所述散热器(22)接触的部位设置吸音泡棉。
所述的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为ATX架构的个人计算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斜面侧吹的散热装置自带的风扇向机箱里面吸冷空气,提高机箱内形成的负压,然后通过与风扇连接的导风罩,使得风扇向下吹风,阻止气体回流,并强制热空气流出机箱,从而形成一条理想的串联散热通路。通过采用上述散热设计,可使得终端设备在采用较少的风扇时,也能保证终端设备的散热需求,能够有效降低散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终端设备包括:
一机箱1,包括一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包括: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
一斜面侧吹的散热装置2,设置在该第二区域112,该散热装置2可将容置空间11外的空气从第一区域111侧吸入,并在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后,从第二区域112侧输送到容置空间11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8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