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洁净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8912.1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岳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B66B11/02;B66B1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朱建民 |
地址: | 2152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洁净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载货提升设备,特别涉及到要求无尘、无菌的载货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标准的洁净厂房,实验室,科研室以及洁净医院等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场所。尽管在这些工作场所中都具备不少提高洁净度的设施,然而货物,器械的进出都要进行多次洁净处理。特别是利用传递窗来转运通常这些货物和器械,更要求保证货物和器械有一定的洁净度,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工。为了保证洁净度,货物和器械还必须层层包裹并进行消毒,但在运输过程中很难保证外部包裹层不受污染。此外受到洁净厂房内作业流程的限制,或者医院内各洁净手术间的限制,洁净处理后的货物和器械往往不能共同运输,这就增加了洁净货物和器械的运输工作量及运输成本。而通过普通的电梯运输有洁净要求的器械或物品时,器械和物品会与不洁净的空气接触,对运输的物品产生污染,更需要对电梯运输的物品和器械进行二次清洁来保证物品和器械的洁净,同样费时费工,而且很难保证不受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洁净电梯。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器械不与外界空气接触,不会受到污染,保证其洁净度。减少进一步洁净处理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洁净电梯,包括控制柜和曳引机,钢丝绳,轿厢,导轨,对重,井道,层门;钢丝绳绕经曳引机分别连接于沿着导轨进行配合式的上下运动的轿厢和对重;还包括设置在轿厢顶部的风机,沿着出风口设置的过滤网,设置在轿厢壁上的喷嘴,设置在轿厢底部的导流孔。
所述的层门是设有密封圈的封闭式层门。
所述的风机设置在轿厢上部的轿厢架上。
所述的过滤网设置在轿厢外部的风道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后,当具有洁净度的设备或物品被放入轿厢之后,关闭层门时,风机启动,通过喷嘴对物品吹出洁净强风,使运送的物品与井道内的空气隔断,有效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物品的洁净。而且采用层门互锁装置,保证电梯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布置立面示意图。
图2是井道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层门正面示意图。
图4是轿厢示意图。
图5是轿厢底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5所示,一种洁净电梯,包括曳引机1、控制柜6、轿厢2、导轨5、对重4、门锁8、层门19、层门召唤箱7,曳引机1及控制部分6设置在机房内或井道顶层,曳引机1上的曳引钢丝绳一端连接轿厢架上,另一端连接对重架上,对重块放在对重框内,轿厢2和对重4分别在钢性导轨5上运行,层门19上有观察玻璃窗20,层门19门套上设有密封圈9,层门19关闭后,将密封圈9压紧使井道外的空气与井道进行隔断,保证器械或元件在提升过程中的洁净,层门召唤箱7分别设在井道各停层位置,控制电梯的升降及开关门,门锁8设在各层门处,层门互锁,满足电梯安全设计要求。
洁净电梯还包括强力风机11,通过风机压块13固定在轿厢顶部,风机的出风口对着轿厢外部风道10,在风机出风口或风道内设有中、高效过滤网17,用于净化风机的强风,轿厢顶部内壁及侧壁设喷嘴15,轿厢底部设有导流孔18,电梯运行时,风机启动,使轿厢内的器械或元件与井道内的空气进行隔断,保证器械或元件在提升过程中的洁净,所述的轿厢结构设计没有死角,便于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轿厢的清洗和擦拭。与被运输的器械和物品有可能接触的表面,例如轿厢,门,门套,可以采用耐腐蚀,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
所述风机11还可以安装在轿厢架上,风机出风口通过软管与轿厢外壁上的风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还可具有其他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未经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8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