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线导体排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6232.6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卡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元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00 | 分类号: | B65H51/00;B65H63/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线 导体 排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安装座、两个间距轮和牵引导体前进的电机的排线导体排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中广泛用到排线导体,在进行排线导体排列时导体表面容易产生一些灰尘和杂质,灰尘和杂质会造成导体之间发生短路,这样排线导体就报废了,而传统的排线导体排列装置只能简单的导体排列,不具有除尘功能,产品废品率高,不利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同时传统的排列装置不具有导体断线和导体用完的报警功能,对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排线导体排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导体断线和导体用完能够报警的排线导体排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排线导体排列装置,包括安装座、两个间距轮和牵引导体前进的电机,所述两个间距轮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两个间距轮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还包括一带24V电压的金属轮和带0V电压的除尘装置,所述金属轮设置在安装座上且处于两间距轮之间,所述除尘装置设置在安装座上且远离两间距轮。
为达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金属轮的输出端、除尘装置的输出端相连。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报警装置是蜂鸣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警装置是发光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警装置是一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包括除尘装置,排线导体在排列时产生灰尘或者是杂质也不会造成导体之间短路,产品合格率高: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报警装置,在导体断线或者导体用完时,通过报警装置能够及时发觉并处理,提高产品品质,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1所揭示地是一种排线导体排列装置,包括安装座1(参见图2)、两个间距轮21、22和牵引导体前进的电机3,所述两个间距轮21、22设置在安装座1上,所述两个间距轮21、22的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导体在电机3的牵引下进入到装置内,导体被牵引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导体进入到装置后,先通过前端的间距轮2,还包括一带24V电压的金属轮4和带0V电压的除尘装置5,所述金属轮4设置在安装座1上且处于两间距轮21、22之间,所述除尘装置5设置在安装座1上且远离两间距轮21、22,所述除尘装置5内可以设有鼓风机,也可以用其它的除尘装置,导体过了前端的间距轮21后,就经过带24V电压的金属轮4,金属轮4平行下压着导体,这时导体导通并带上24V电压,导体再从尾端间距轮22经过,再除尘装置5随着电机牵引出去;如果导体出现了断线导体,断线导体的断头就会掉下来并与除尘装置5接触,引起报警装置6工作,因为,所述报警装置6的输入端分别与金属轮4的输出端、除尘装置5相连,在上述导体掉下来与除尘装置5接触时,报警装置6通过带24V电压的金属轮4与除尘装置5之间构成回路,报警装置6就工作;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导体都使用完后,最后的导体经过金属轮4与除尘装置5时,也与断线导体情况一样,同样报警装置6也会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报警装置6是蜂鸣器,当报警装置6动作时,就通过蜂鸣器产生的蜂鸣声来提醒操作者;显然,所述报警装置6还可以是发光器,报警装置6动作,通过发光器发光来提醒操作者,这样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或者所述报警装置6还可以是一显示面板,当装置出现异常时,报警装置6工作,通过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出来,操作者就能马上发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或者是蜂鸣器、发光器和显示面板同时工作。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能够更清楚的看到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连接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元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元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6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