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建筑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2491.1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严铁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铁松 |
主分类号: | E04G9/05 | 分类号: | E04G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建筑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尤其涉及塑料建筑模板,属于建筑工程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常用的建筑工程部件,我国第一代建筑模板采用钢铁质,但首先其相对笨重,给运输带来极大不便,其次施工后脱模困难,往往需要使用脱模剂,增加施工工序和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再次,极易腐烂生锈,隐含较大的安全隐患,最后,其材料成本高,价格较贵(价格在110~140元/平方米之间);而目前各地的建筑工程所用的普遍为第二代建筑模板——木/竹胶模板,而这种模板虽然质量较轻、成本较低且相对安全,但却具有以下显而易见的弊端:1,其方木因规格需要锯成长短各异的短节与木模板配套使用,故生产成本较高;2,木胶板或竹胶板本身是由多层薄木片压缩、粘合而成,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木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甲醛,极易造成环境污染;3,渗水后易吸水开裂变形,减少可使用次数,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增加建筑施工成本;4,我国现有森林资源已十分有限,大部分方木依赖进口,资源有限,木模板使用后的方木短节无法回收和继续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能否设计生产新型建筑模板,以同时克服现有钢模板、木模板的生产、使用弊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新型的塑料建筑模板,其采用塑料尤其是回收塑料及其它一些废料制作,可多次回收使用,节省了资源,符合“绿色环保工业”的要求,体现了环保理念,保护了环境,且节省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种塑料建筑模板为多层结构,包括上表层、上玻璃纤维层、芯层、下玻璃纤维层和下表层,且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其中,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塑料层,所述芯层中含有回收废料和填料。
优选地,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采用聚烯烃塑料。
优选地,所述聚烯烃塑料是聚丙烯类原料或高压聚乙烯类原料。
优选地,所述芯层中的填料为粉煤灰、碳酸钙、木粉、滑石粉、矿物、废旧热固性塑料、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多层结构为五层。
与现有技术的模板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拉伸强度高,抗弯性能高,不易变形;
2、受温度影响变形量小,热胀冷缩收缩率低;
3、使用周转次数多,可达到20-50次;
4、可重复回收利用,重新生产出标准模板,符合“绿色环保工业”的要求;
5、抗水性好,即使将其完全浸泡在水中多日,也不会因受潮而变形,更不会腐烂;
6、模板表面光洁度高,与水泥不亲和,不粘连,施工后脱模容易,且不易变形;
7、具有耐酸碱、耐气候、耐老化、耐磨等特点,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建筑模板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上表层 2上玻璃纤维层 3芯层
4下玻璃纤维层 5下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塑料建筑模板为多层结构(例如是五层结构),主要包括上表层1、上玻璃纤维层2、芯层3、下玻璃纤维层4和下表层5,其中上表层1、上玻璃纤维层2、芯层3、下玻璃纤维层4和下表层5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上表层1和下表层5为塑料层,芯层3中含有回收废料和填料。
上表层1和下表层5作为该塑料建筑模板的表层,既需要满足一定的硬度和刚性,又需要保证表面光滑美观,以便施工时容易脱模,优选采用硬度较高、刚性较好的聚烯烃塑料,例如由聚丙烯(PP)原料或高压聚乙烯类(PE)原料制成。其原料既可以来自回收物,也可以是一次原料(未经回收)。
上玻璃纤维层2、下玻璃纤维层4作为上表层1、下表层5与芯层3之间的过渡层,主要起到增强模板韧性和提高模板抗变形能力的功效。
芯层3主要采用废旧回收料为原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达到环保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铁松,未经严铁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2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谱检测及频率配置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群组通话的方法、终端及应用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