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亮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0748.X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1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光电(沈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B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017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物理部,光学大类,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小类,用表面处理的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亮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背光源装置包括导光板和光源,光源的光线射入导光板,通过导光板的全反射特性,控制光线射出的位置和能量。但现有背光源亮度及均匀性均不理想,且存在LED灯影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及均匀性且可有效消除LED灯影的一种增亮导光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光板本体,其结构要点导光板本体的上表面分布有V型沟槽,下表面分布有圆柱状网点,入光侧面分布有W型沟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V型沟槽的角度由入光侧面、出光侧面至中间逐渐增大。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V型沟槽的角度为30~60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状的网点的密度由入光侧面至出光侧面逐渐增大。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W型沟槽密度由入光侧面纵向的中间至两边逐渐增大,W型沟槽的底部角度由入光侧面纵向的中间至两边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光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V型沟槽,可以起到聚光的作用,使导光板的光效更高。
(2)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网点可以起到破坏全反射的作用,使导光板内的光更加均匀。
(3)本实用新型W型沟槽可以起到雾化LED灯影的作用,使背光源的画面更加均匀。
(4)本实用新型V型沟槽的角度由入光侧面、出光侧面至中间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使光源的光渗透的更远,有利于解决大尺寸导光板产生的亮度不够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V型沟槽的角度由入光侧面、出光侧面至中间逐渐增大;W型沟槽密度由入光侧面纵向的中间至两边逐渐增大,W型沟槽的底部角度由入光侧面纵向的中间至两边逐渐减小;可使背光源的中心亮度高于周围亮度,使视觉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本体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本体上表面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本体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入光侧面俯视图。
图中,1为上表面、2为导光板本体、3为V型沟槽、4为圆柱状网点、5为下表面、6为W型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光板本体2,导光板本体2的上表面1分布有V型沟槽3,下表面5分布有圆柱状网点4,入光侧面分布有W型沟槽6。
所述V型沟槽3的角度由入光侧面、出光侧面至中间逐渐增大。
所述V型沟槽3的角度为30~60度。
所述圆柱状网点4的密度由入光侧面至出光侧面逐渐增大。
所述W型沟槽6密度由入光侧面纵向的中间至两边逐渐增大,W型沟槽6的底部角度由入光侧面纵向的中间至两边逐渐减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光电(沈阳)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光电(沈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7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连接器
- 下一篇:热释光探测元件照射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