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吸烟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9072.2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9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陆豪;吴祖良;杨家会;华家斌;谭凌艳;洪立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吸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烟气成分捕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的吸烟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烟草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上百家卷烟厂、近万个卷烟品牌、年产卷烟超过两万亿支、利税超过两千亿元这样一个大型卷烟生产规模,烟草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卷烟烟雾中含有大量CO、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卷烟的品质问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卷烟厂需对卷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测定,以改善生产工艺,保障烟民健康。
吸烟机是通过模拟人们抽烟过程,捕集卷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成分以供仪器测定的装置,是卷烟品质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目前,我国烟草行业所用吸烟机以RM20、RM200、SM400、SM450型为主,均依赖进口,成本需上百万。这些吸烟机虽然结构较为复杂,但其主要功效是以模拟人们抽烟的方式控制卷烟的燃烧过程,即点燃卷烟后,在过滤嘴口循环抽气,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吸烟机对卷烟燃烧的控制应以如下方式进行:每分钟抽气2s,抽气体积35mL,剩余58s停止抽气,每支烟循环8次。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常用吸烟机价格昂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低成本的部件组建简易吸烟机,捕集卷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成分。
一种简易吸烟机,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依次连接的卷烟夹持管、滤膜夹持管、柱状捕集管、气体采样器和数显时间继电器。所述的卷烟夹持器、滤膜夹持管、柱状捕集管和气体采样器之间可采用硅胶管连接。所述的卷烟夹持器部分露出壳体外1~2cm,用于夹持卷烟烟蒂;所述的数显时间继电器一端与气体采样器的开关连接,另一端外接电源。
所述的壳体材料为不锈钢或硬塑。
所述的壳体正面打孔,凸出气体采样器开关、气流调节阀和数显时间继电器操作面。所述的壳体的一侧设有气孔。
所述的卷烟夹持器可从市场上购买,它从卷烟烟蒂末端包覆卷烟8-9.5mm,并对烟气组分和空气均具有不可渗透性,它确保卷烟与卷烟夹持器之间漏气量不超过抽吸容量的0.5%。
所述的滤膜夹持管包括上夹持器和下夹持器,所述的上夹持器的一侧内凹形成凹槽,所述的上夹持器的中心设有烟道,供烟气流通;所述的下夹持器的一侧凸起形成与上夹持器的凹槽相配合的平台,另一侧中心同样设有烟道供烟气流通。所述的上夹持器和下夹持器的材料为玻璃,中间夹持滤膜捕集烟气中颗粒物,结合处打磨密封。所述的滤膜优选玻璃纤维滤膜。
所述的柱状捕集管为玻璃柱状结构,内径0.5~1.5cm,长8~9cm,柱状捕集管内距离一端口1cm处烧结圆片状玻璃砂芯,吸烟机工作时,在柱状捕集管内放入20~50目椰壳活性炭捕集烟气中气态成分。
所述的气体采样器可采用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的气体采样器,气流量程选用0~3L/min规格,流量误差0.1L/min。
所述的数显时间继电器选用性能符合GB14048.5-2001要求的时间继电器,实现吸烟机与电源的间歇性连通。
本发明吸烟机工作时,打开气体采样器的开关,根据需要调节烟气流量,将卷烟插入卷烟夹持器中点燃后,烟气依次流经滤膜夹持管和柱状捕集管,烟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成分分别被滤膜夹持管中的滤膜和柱状捕集管中的活性炭捕集,最后从气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吸烟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数千元的制造成本实现上百万元常规吸烟机的效用,具有明显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滤膜夹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卷烟夹持器 3-滤膜夹持管 4-柱状捕集管
5-气体采样器 6-数显时间继电器 7-气孔 8-气流调节阀
9-下夹持器 10-滤膜 11-上夹持器 12-烟道
13-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盒状的简易吸烟机,包括不锈钢材质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依次连接的卷烟夹持器2、滤膜夹持管3、柱状捕集管4、气体采样器5和数显时间继电器6,壳体1的大小以能容纳上述部件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9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键装置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沼气池用导气管路泄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