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旋风蜗杆铣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8847.4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2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国;汪朝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精益飞达轴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2 | 分类号: | B23C3/02;B23Q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15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蜗杆 铣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
背景技术
传统对蜗杆的生产方式是用普通车床或数控车床用车刀与车螺纹一样反复多刀车削后,再经螺纹磨床磨削。采用此种加工方式,增大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也使效率底,废品率高,加工精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并且表面粗糙度最高值仅为Ra3.2,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解决现有加工方式使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大,效率底,废品率高以及加工精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包括床头箱体,机床主轴,弹性夹头,大溜板,中溜板,丝杆,立板,旋风铣头电机,冷却液管,自动停机装置,进给挂轮箱,挂轮架,开合螺母气动装置,第一气动装置,用于顶紧工件的尾座气动装置,第二气动装置,第三气动装置,转子,设置于转子上的同步带轮,用于控制铣床的程序显示屏,以及工作照明灯,所述转子上装配有旋风铣头。
具体地说,所述转子由第一转子,以及与第一转子为一体件的第二转子组成。
具体地说,所述旋风铣头包括通过螺栓与同步带轮相紧固的刀盘座;与同步带轮和刀盘座相适配的并且中间设置有轴承的壳体;所述同步带轮与刀盘座固定于第一转子上;所述壳体的内侧还设置有盖板。
具体地说,所述旋风铣头还包括与第二转子相适配的铣刀盘,以及安装于铣刀盘上的铣刀片。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转子上设置有锅杆;所述锅杆的轴线X与转子的轴线Y之间的形成一螺旋升角。
具体地说,所述螺旋升角为锐角。
具体地说,所述铣刀片环形阵列设置于铣刀盘上。
具体地说,所述铣刀片为三个。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内旋风蜗杆铣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机床中的旋头转数可达4000转/分,一次成型仅需40秒左右完成一件,不需磨削;使生产效率可达传统方式的20~30倍。
2、加工精度可达IT7~IT6级。
3、表面粗糙度可达Ra1.6-0.8。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风铣床第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风铣床第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风铣头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床头箱体;2、机床主轴;3、弹性夹头;4、大溜板;5、中溜板;6、丝杆;7、立板;8、旋风铣头电机;9、冷却液管;10、自动停机装置;11、进给挂轮箱;12、挂轮架;13、开合螺母气动装置;14、第一气动装置;15、尾座气动装置;16、第二气动装置;17、第三气动装置;18、转子;19、同步带轮;20、程序显示屏;21、照明灯,22、旋风铣头;23、工件;24、第一转子;25、第二转子;26、螺栓;27、刀盘座;28、轴承;29、壳体;30、盖板;31、铣刀盘;32、铣刀片;33、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精益飞达轴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精益飞达轴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88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