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回收式热泵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4532.2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娜;李浙;段南兰;谭凌宇;李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2/00;F24F13/3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式热泵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热回收式热泵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央空调系统在各类建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普通舒适性集中空调系统中,一次回风系统是最典型的空调系统。冬季运行时,一次回风系统是指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然后将其加热、加湿,达到送风状态送入室内。由于室外新风温度很低,加热时需要耗费很大的热量才能达到送风温度。公告号为CN201503099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预热新风的地源热泵空调装置,对进入混合室的新风先用井水预热,增加了新风焓值,因而可以减少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加热量。对一次回风系统的新风进行预热是此类空气处理机组节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夏季运行时,一次回风系统是将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将其处理到机器露点,用加热器进行再热,达到送风状态送人室内,其中再热过程使用的电加热,耗费电能,不利于系统的节能。同时,现有空气处理机组的冷热源一般为蒸汽压缩式热泵系统,其由电能驱动,随着能源形势日益严峻,提高制冷热泵系统性能,节约电能,是制冷热泵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热回收式热泵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热回收式热泵空调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和热泵机组,其中所述的空气处理机组包括风道、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在风道内的新风入口、新风热质交换设备、回风入口、混合空气热质交换设备和出风口;所述的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介质的第一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介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压缩机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四个端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介质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混合空气热质交换设备的两个端口,并且连接线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泵;其特征在于:该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过冷器,所述过冷器的第三介质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的新风热质交换设备的两个端口,并且连接线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所述过冷器的第一介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第一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串联后形成第一阀路,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连接点为第一节点;第二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串联后形成第二阀路,第二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连接点为第三节点;第一阀路和第二阀路并联,并联后的两个连接点为第二节点和第四节点;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口连接第四节点,所述过冷器的第一介质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节点,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介质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节点,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介质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节点。
所述混合空气再热设备和出风口之间还设有加湿器。
所述混合空气热质交换设备和所述加湿器之间还设有混合空气再热设备,该混合空气再热设备第三介质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新风热质交换设备第三介质的两个端口,并且所述混合空气再热设备第三介质的两个端口和所述新风热质交换设备第三介质的两个端口之间的连线上分别设有温度控制阀和电磁阀。
所述过冷器的第三介质的两个端口相互连接,并且连接线路上设有旁通阀。
所述的新风热质交换设备和/或所述的混合空气热质交换设备为间接接触式热质交换处理设备。
所述的新风热质交换设备与所述的混合空气热质交换设备之间还设有与供新风与回风充分混合的混合室。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过冷器预热新风及再热混合空气的热泵空调系统,对冷凝器出口的热量进行再利用并且提高系统性能系数的热泵系统;本发明一方面在室内换热器后设置过冷器,根据制冷原理,制冷系统中过冷的存在使整个系统性能系数提高;另一方面用过冷器预热空气处理机组的新风,使其焓值提高,减少混合风的加热量;或对混合空气进行再热,使其焓值升高,减少混合空气的再热量;本系统实现能量互补,具有双重节能的优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空调系统使过冷器与空气处理机组通过循环介质进行热质交换。供热工况下,新风通过新风热质交换设备与过冷器进行间接热量交换,再经混合空气热质交换设备与室内换热器进行间接换热后送入室内。制冷工况下,新风与回风混合,然后进入混合空气热质交换设备进一步处理,再进入混合空气再热设备进行再热,最后由风机送入室内。由于过冷器经混合空气再热设备供热时间接承担了新风的部分热负荷,使得冷凝器承担的总负荷减小;制冷时有效利用制冷系统冷凝端热能进行再热从而节省高品位电能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4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