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辊底炉的连接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1199.X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6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梁刚;张学士;黄绍辉;赖煌;许剑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F16L1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3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底炉 连接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辊底炉的吹扫装置中的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退火工序操作步骤有:
1、上料后,盘管上的连接螺帽与吹扫管上的丝头必须连接紧密,铜管扩口必须完整,确保不漏气,铜管不得打死折。
2、操作工在炉前吹扫的过程中必须检查漏气情况,发现漏气不得进炉退火;复绕过程中必须留有足够的管头长度,以方便辊底炉上料过程中连接吹扫头。
3、上料完成后,通过操作面板的“自动”或“手动”按钮,通过入口横移车将料架从幅线横向移动到炉门口。
4、料架出炉时,通过操作面板的“自动”或“手动”按钮,将料架输送到拆螺位进行拆螺。
退火前的铜管内部必须先充氮气保护,为此铜管材上料后,盘管上的连接螺帽与吹扫管上的丝头必须连接紧密,由于传统的吹扫装置中的连接接头是采用内锥孔连接,并用螺钉定位拧紧,其材质为普通不锈钢,因此连接接头密封性不高,在高温下易变形,螺帽不易拆卸;而且在吹扫过程中,因螺钉的拧紧度不高造成铜管的脱落出现漏气现象,为此要改进铜管试压螺纹接头螺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密封性好、易拆卸的辊底炉的连接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辊底炉的连接接头,其包括有螺母套和接头芯,接头芯中心制有中心通孔,接头芯的前端部、后端部制造有外螺纹,螺母套中心是贯通孔,并且在螺母套前端扩大孔内部制造有内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套后端缩孔内制造有内锥面,对应地,接头芯后端制造有配合的外锥面。
作为改进,所述的螺母套在内锥面里侧部位设置有直径扩大的扩大段。
作为改进,所述的接头芯中部截面设置成正六边形。
最后,吹扫管相连接的管接头材质为球墨铸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接头材质采用球墨铸铁,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切削性、塑性高,能承受高冲击下振动及扭转等,结合合理实用结构,获得了密封性好、耐高温、易拆卸、不变形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母套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头芯的结构图;
图3为传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意,一种辊底炉的连接接头,其包括有螺母套1和接头芯2,其中接头芯2中心制有中心通孔2.1,该中心通孔2.1是用于氮气填充,接头芯2的前端部制造有外螺纹2.2,接头芯2中部截面设置成正六边形2.3,接头芯2的后端部制造有外螺纹2.4,且接头芯2后端还制造成外锥面2.5,螺母套1中心是贯通孔,并且在螺母套1前端扩大孔内部制造有内螺纹1.1,螺母套1后端缩孔内制造成内锥面1.2,螺母套1在内锥面里侧部位设置有直径扩大的扩大段1.3。
使用时候,接头芯2前端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固定在辊底炉的炉架上,螺母套1通过后端缩孔套有铜管作为吹扫管,然后,螺母套1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接头芯2后端上,通过螺纹的拧紧,使内锥面1.2和外锥面2.5配合锁紧,将铜管固定在辊底炉的连接接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11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