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电解质淤泥快速脱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0851.6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素英;吴智仁;杨才千;徐畅;俞元洪;徐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质 淤泥 快速 脱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淤泥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对河道、湖泊、港湾的高电解质淤泥进行快速固液分离的脱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泥可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背景技术
河道、湖泊、港湾高电解质淤泥具有黏粒含量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大、强度低、渗透性能差、排水固结缓慢等特点。所以以往疏浚工程中疏浚船通过管道输送将高电解质淤泥直接泵入指定处理池,仅靠自重压密脱水及自然干燥,处理池中的泥土达到一定强度所需时间长,同时处理池池容要足够大,土地再利用时间长达1年以上,处理池中泥土只能表层达到完全干燥,中部及深层部淤泥强度得不到提高,不能完全实现真正快速资源化利用。同时因河道、湖泊、港湾疏浚工程量大,采用机械搅拌固化或机械压滤等脱水装置进行处理,成本、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占地面积等都大,在现实过程中不能切实可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河道、湖泊、港湾高电解质淤泥快速脱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电解质淤泥快速脱水系统,包括与疏浚设备连接的缓冲池,缓冲池的出泥管与泥浆泵连接;泥浆泵通过电磁流量计、I级静态混合器、II级静态混合器、III级静态混合器、IV级静态混合器与污泥处理池连接;在I级静态混合器、II级静态混合器、III级静态混合器和IV级静态混合器的进料管道上分别设有碱液加药装置、分散剂加药装置、高分子絮凝剂加药装置和无机盐加药装置。
其中,所述污泥处理池底部设有碎石层,在碎石层的上方水平设置淤泥颗粒过滤层,在淤泥颗粒过滤层上方沿垂直方向间隔设置若干吸水导流层。
其中,所述淤泥颗粒过滤层和吸水导流层均为土工无纺布;土工无纺布的厚度为2cm-4cm。
其中,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30cm-50c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国内现有真空预压系统、机械搅拌固化系统、机械压滤系统等,脱水处理成本、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大等问题,可实现河道、湖泊、港湾高电解质淤泥的快速脱水处理,处理后的泥可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泥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池,2.泥浆泵,3.电磁流量计,4.碱液加药装置,5.I级静态混合器,6.分散剂加药装置,7.II级静态混合器,8.高分子絮凝剂加药装置,9.III级静态混合器,10.无机盐加药装置,11.IV级静态混合器,12.污泥处理池,13.碎石层,14.淤泥颗粒过滤层,15.吸水导流层,16.泥浆,17.排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电解质淤泥快速脱水系统包括缓冲池1,所述缓冲池1的进泥管与疏浚设备连接,缓冲池1的出泥管与泥浆泵2连接;泥浆泵2通过电磁流量计3、I级静态混合器5、II级静态混合器7、III级静态混合器9、IV级静态混合器11与污泥处理池12连接;在电磁流量计3与I级静态混合器5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碱液加药装置4,在I级静态混合器5与II级静态混合器7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分散剂加药装置6,在II级静态混合器7与III级静态混合器9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高分子絮凝剂加药装置8,在III级静态混合器9与IV级静态混合器11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无机盐加药装置10。
所述污泥处理池12底部设有厚度为30cm-50cm的碎石层13,在碎石层13的上方水平设置淤泥颗粒过滤层14,在淤泥颗粒过滤层14上方沿垂直方向间隔设置若干吸水导流层15,所述淤泥颗粒过滤层14和吸水导流层15均采用厚度为2cm-4cm的土工无纺布。碎石层13处设有排水口,与外通管道相连。
系统工作时,疏浚设备通过进泥管将淤泥送到缓冲池1,淤泥在缓冲池1内停留时间1h,均匀调节泥量及泥质;然后淤泥通过泥浆泵2、连接阀门、电磁流量计3送入输泥管道;在送泥途中先通过碱液加药装置4调节淤泥PH至9左右,经I级静态混合器5均匀混合;通过分散剂加药装置6加入分散剂,经II级静态混合器7进行混合,实现淤泥粒子电荷活性化;再次通过高分子絮凝剂加药装置8加入高分子絮凝剂,经III级静态混合器9进行混合,高分子充分吸附在淤泥粒子表面;最后通过无机盐加药装置10加入无机盐疏水剂,经IV级静态混合器11进行混合形成比重大的絮体并疏水化,反应结束的淤泥颗粒流经一定距离的管道直接进入污泥处理池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0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基光发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粉末液压机的送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