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照明电器的环形灯管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0511.3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7/22;F21V19/00;F21Y10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4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照明 电器 环形 灯管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照明电器内的环形灯管安装结构,尤其是专用于室内吊顶的照明电器内的环形灯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集成吊顶的照明电器模块,基本上使用荧光灯具,尤其是使用光源为22W或28W环形荧光灯管,荧光灯安装的箱体底面都是平底、光滑表面,所述的荧光灯管与照明电器箱体的底面通过卡扣方式连接。在使用荧光灯时,荧光灯的灯光发射到箱体底部的反射光会反射到荧光灯灯管上(即反射光线不能直接反射到荧光灯的灯光板上),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光中和,即点亮荧光灯时荧光灯的灯光面板上形成有一圈黑影,俗称灯下黑。
荧光灯的灯管一般为 “环形”,而荧光灯灯具的面板一般设计为方形,在使用荧光灯灯具时方形荧光灯面板的四个角的光亮度要明显暗于荧光灯灯具面板的中心部位。
上述现状,导致目前照明电器模块的照明效果不尽如人意,更无法产生整体美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提高照明的效率,并使照明电器模块的整体显得较为美观的照明电器的环形灯管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包括:照明电器的箱体、通过灯管夹安装在箱体底面上的环形荧光灯管,所述的箱体底面上对应于所述环形荧光灯管制有突起的圆环。
所述突起的圆环,其横截面呈抛物线并构成抛物线圆环,在所述箱体的其它底面上制有能改变光线反射路径的磨砂平面。
所述的箱体内的其它表面为能增强反光强度的镀铬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反射抛物线结构与改变光线反射路径相结合的技术,将荧光灯灯管发射到荧光灯箱体表面的光线改变反射路径,从而较均匀的反射到箱体的底面面板上,解决了灯下黑问题与方形面板四个角光线暗淡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提高照明的效率,并使照明电器模块的整体显得较为美观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照明电器的箱体1、通过灯管夹2安装在箱体1底面上的环形荧光灯管3,所述的箱体1底面上对应于所述环形荧光灯管制有突起的圆环4。
所述突起的圆环4,其横截面呈抛物线并构成抛物线圆环,在所述箱体1的其它底面上制有能改变光线反射路径的磨砂平面5。
所述的箱体1内的其它表面为能增强反光强度的镀铬表面6。
用灯管夹2将环形荧光灯管3装配在照明电器箱体1上,通电点亮灯管 3后,光线照在箱体1的抛物线圆环4上,改变其上的反射路径。
照明电器箱体1的底部(非抛物线圆环)表面做磨砂处理,从而也能改变灯管 3光线发射到箱体1表面光线的反射路径。
箱体1内部的其它表面做镀铬处理,以增强反光强度,增大光线输出,从而提高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0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触发功能的输入控制单元
- 下一篇:发光效率高的大功率LED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