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震按摩弹性鞋底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9738.6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1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郭修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修彬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张江涵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弹性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震按摩弹性鞋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制造出穿着更为舒适的鞋,达到缓冲、减震、按摩等效果,生产者往往在鞋底上设计各式各样的减震装置、按摩块等,但是,对于减震装置的设计,往往是在鞋底内设置相对独立的弹簧装置来实现,这种结构及工艺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对于按摩功能的实现,一般都是在鞋底内部设置一些实心的小凸块,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产生一些问题,如凸块太硬,行走或站立太久,对脚底刺激太大,造成脚底疼痛,又如实心凸块弹性较弱,跳跃着地时重力太大,而缓冲力太小,也会造成脚底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缓震按摩弹性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缓震按摩弹性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外表面设有大凹槽,在鞋底内表面设有若干平均分布的小凹槽,所述小凹槽的底部向鞋底外表面的大凹槽内呈球面凸起,所述球面凸起上设有凸柱。
为增加鞋底可弯曲度,在所述大凹槽的凸起边缘上设有“V”型缺口,给鞋底弯曲时留有足够的伸缩空间。
为增加鞋底后跟强度,在所述鞋底内表面后跟部设有立体支撑网,所述立体支撑网呈方格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在鞋底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球面凸起,增加了鞋底弹性,达到缓震效果,并在球面凸起上设有凸柱,刺激脚底穴位,达到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球面凸起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鞋底;2-大凹槽;3-小凹槽;4-球面凸起;5-凸柱;6-凸起边缘;7-“V”型缺口;8-立体支撑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缓震按摩弹性鞋底,其特征在于:在鞋底1外表面设有大凹槽2,在鞋底1内表面设有若干平均分布的小凹槽3,所述小凹槽3的底部向鞋底1外表面的大凹槽2内呈球面凸起4,所述球面凸起4上设有凸柱5。行走时,当脚落地时,所述球面凸起4及其上的凸柱5因受压力而向内凹陷,从而形成了缓冲,达到减震,且大大增加了鞋底1的弹性,与此同时,所述凸柱5凹陷后,隔着鞋内底刺激脚底穴位;当脚离地时,所述球面凸起4及其上的凸柱5因弹性而恢复向外凸出的原状。如此往复循环,可以达到缓震、按摩功能。
如图2、3所示,为增加鞋底可弯折度,所述大凹槽2的凸起边缘6上设有“V”型缺口7,给鞋底1弯折时留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增强鞋底1的柔韧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增加鞋底后跟强度,在所述鞋底1内表面后跟部设有立体支撑网8,所述立体支撑网8呈方格状结构。
则本技术方案实施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修彬,未经郭修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9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吸震鞋底
- 下一篇:一种内衬静电植绒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