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729.1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澳森特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22 | 分类号: | B65D88/22;B65D90/20;B65D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集装箱内盛放非危险液体的集装箱液袋。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集装箱液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液袋为一层,材料是由聚乙烯材料经过三层共挤吹膜之后,再经过热合、安装阀门等工序制造而成。另一种液袋包括两层或多层,内层材料由一层或多层聚乙烯三层共挤吹膜而成。外层材料是一层聚丙烯编织布经热切、缝纫、安装阀门等工序制造而成。这两种集装箱液袋均呈扁平状,对集装箱侧压力较大,需要钢制门挡置于集装箱门上,以抵挡集装箱液袋灌装之后的压力。而且液体货物在其内部剧烈晃动,容易导致货物泄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集装箱液袋对集装箱侧压力较大的缺陷,以及解决液体货物剧烈晃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灌装之后能够呈现并保持立体状的集装箱液袋,对集装箱侧压力较小,不需使用钢制门挡,而且不会造成内部液体货物的剧烈晃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液袋,包括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和套装在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内的内层液袋,另有阀门设置在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上,阀门的另一端穿过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与内层液袋的内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液袋包括上层液袋内腔和位于上层液袋内腔下方、上部外壁与上层液袋内腔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下层液袋内腔,所述上层液袋内腔固定连接处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上连通孔,所述的下层液袋内腔固定连接处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上连通孔相对应的下连通孔,所述的上连通孔与下连通孔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上连通孔与下连通孔经热合工艺牢固的贴合为一体。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该集装箱液袋可以有效避免内部液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晃动厉害,并且减少集装箱液袋对集装箱侧壁的压力,增加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层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层液袋与下层液袋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液袋,包括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1和套装在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1内的内层液袋2,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1采用耐磨防渗透的聚丙烯编织布材料制成,内层液袋2的材料采用三层共挤的聚乙烯薄膜和聚丙烯编织布组合制成,另有阀门3设置在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1上,阀门3的另一端穿过外层聚丙烯编织布框架1与内层液袋2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内层液袋2包括上层液袋内腔4和位于上层液袋内腔4下方、外壁与上层液袋内腔4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下层液袋内腔5,所述的上层液袋内腔4与下层液袋内腔5为扁平状,由内层聚乙烯薄膜和外层聚丙烯编织布组成,所述上层液袋内腔4固定连接处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上连通孔6,所述的下层液袋内腔5固定连接处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上连通孔6相对应的下连通孔7,所述的上连通孔6与下连通孔7经热合工艺贴合在一起,将上层液袋内腔4与下层液袋内腔5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澳森特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澳森特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软底步行滑行防滑多用鞋
- 下一篇:防滑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