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棘轮工具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014.6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1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洲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韩丰年;朱栋梁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棘轮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良型棘轮工具组,特别关于一种可使棘轮传动组件可维修更换的棘轮工具组。
背景技术
为使锁固组件易于组设及拆卸,除了借助传统的螺丝起子、扳手等工具外,为达到省力的目的,还有搭配传动机具的棘轮工具组,通过棘轮工具组本身单向卡合的设计,可将锁固组件先行定位,再通过传动机具的传动,即可以省力、快速的方式,达到锁固或拆卸锁固组件的目的。
为使棘轮工具组的适用性更加广泛,现有技术中已有很多种棘轮工具组,有的棘轮工具组仅具单向旋动的功能,有的棘轮工具组则具备双向均可旋动的功能,以此使用者即可依个人的需求而选择适合的棘轮工具组;但不论何种棘轮工具组,欲达到单向旋动或可双向旋动的目的,除了单向棘轮的设置,更须借助离合组件达到单向定位的功能,因此整个棘轮工具组内部的构件是较复杂的。
而现有的棘轮工具组所有的组件均被固设于本体内部,若棘轮工具组内部的组件,如具离合功能的啮合组件因长期使用的磨损或有组件毁坏的情形时,因所有组件均被固设于本体内部,所以不易将内部的损坏组件拆解更换,导致须将整个棘轮工具组淘汰,使原先内部未损坏的组件无法继续利用,而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能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将棘轮工具组的整体结构设计呈本体与棘轮传动组件为可易于拆解的设计,即可在棘轮传动组件的内部组件损坏时,将棘轮传动组件与本体分离,再更换损坏的组件即可,以此可使大部份未损坏的组件仍可继续利用。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改良型棘轮工具组,其包含:一本体,本体内形成容置空间,于容置空间底端中央形成通孔,顶端形成开口部,于开口部周缘形成复数个扣掣槽;一棘轮传动组件,其包含底端为底盘之壳座及固设于底盘底端以离合组件组设之传动套筒,而底盘顶端延伸与传动机具组接之衔接杆,且底盘之高度略低于本体容置空间内部的高度,棘轮传动组件置入本体后,底盘位于容置空间内;一旋板,其高度小于容置空间与底盘间的高度差,其中央形成供棘轮传动组件传动套筒穿入之贯通孔,而于旋板周缘对应扣掣槽处形成可对应扣掣之扣掣片。
优选的,所述扣掣槽具有纵向槽及与纵向槽底端衔接贯通的横向槽,在横向槽远离纵向槽另一端的顶端处形成挡片,且在横向槽内形成一突块,旋板周缘的扣掣片中央端缘处形成与突块对应的凹槽,所述突块为弧凸状,而凹槽为弧凹状。
优选的,所述本体通孔的顶端周缘形成弧形卡掣空间,在卡掣空间两端各形成定位端;在棘轮传动组件的底盘底端内部形成供传动套筒组设的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除了与传动套筒对应的圆孔外,并在一侧形成弧形扩孔槽,在弧形扩孔槽内设置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含有一压缩弹簧及位于压缩弹簧两侧的单向棘齿片,其中单向棘齿片底端形成可位于本体卡掣空间内的限位凸缘,另在单向棘齿片朝向传动套筒方向均布纵向卡齿,而传动套筒周缘形成对应的纵向卡齿;在容置空间内部周缘形成多个限位槽,而在底盘周缘形成固定孔,固定孔内依序设置由弹簧、定位球的定位组件,在棘轮传动组件组设于本体内且旋动本体时,定位组件与其一限位槽定位。
优选的,所述本体容置空间内部周缘形成两定位块,定位块之间的空间形成限位槽,而底盘周缘面形成对应各定位块位置的弧形槽,两弧形槽间形成供定位组件容置的固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本体与旋板间的横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棘轮传动组件与本体间的横向剖面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棘轮传动组件与本体间的横向剖面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棘轮传动组件与本体间的横向剖面图(三)。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洲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洲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伸缩基体单元
- 下一篇:双头螺丝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