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扭矩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1886.3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3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顾红兵;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2 | 分类号: | B01D21/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1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刮吸泥机的驱动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在利用链传动来传递扭矩的平流池刮吸泥机的驱动装置上的过扭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平流池刮吸泥机吸除沉淀池内的淤泥,适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工艺,如市政污水处理厂和住宅小区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市镇渠道的进水口处,也可以用于自来水厂和电厂,是一种国内先进的分离设备。
如图1、图2所示,平流池刮吸泥机通过两侧的驱动装置3带动工作桥4以及安装在工作桥4下的吸泥装置进行往复运行、工作。为了使整套设备直线行走,通常会在沉淀池1顶部安装两条平行的轨道2,来限制驱动装置3的运行方向。而为了保证刮吸泥机运行平稳,不与轨道2发生啃轨现象,就要求两侧的驱动装置3具有相同的运行速度。
如图3、图4所示,刮吸泥机的驱动装置3一般利用链传动来传递扭矩,驱动减速机7通过小链轮11、传动链8、大链轮12、轴套13、驱动轴14、行走轮5,带动驱动端梁6及工作桥4等在轨道2上运行,链盒9起保护链传动的作用。为了保护驱动装置3,大链轮12与轴套13之间靠安全销17连接,当驱动装置发生过载,安全销17剪断,大链轮12在驱动减速机7的带动下继续运转,轴套13则停止运转,行走轮5停止运行。由于大链轮12与轴套13之间发生了相对运转,通过销轴15安装在大链轮12上的摆臂体16从轴套13上弹出,在大链轮12的带动下继续运转,直到接触到行程开关10,发出信号,驱动减速机7停止运行。
上述保护装置的缺点是:当刮吸泥机一侧的驱动装置3发生过载停止运行,摆臂体16需要转过一定的角度才接触到行程开关10,而另一侧的驱动装置3继续运行,使得行走轮与轨道2发生啃轨现象,从而损坏设备;另外,摆臂体16只能满足单一方向的运转,只能起单向保护作用,当需要双向保护时,现有的摆臂体16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刮吸泥机驱动装置的过扭矩保护装置,该装置在刮吸泥机一侧的驱动装置过载剪断安全销的情况下,还能够和另一侧的驱动装置同步运行而不损坏设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过扭矩保护装置,包括轴套及套装在所述轴套上的大链轮,所述大链轮与所述轴套之间设置有安全销及摆臂体,所述大链轮与所述轴套之间还设置有临时连接装置,所述临时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轴套上的轴套螺栓孔、设置在所述大链轮上的与所述轴套螺栓孔位置相对应的槽形孔以及连接在所述轴套螺栓孔及所述槽形孔中的螺栓。
所述临时连接装置与所述安全销对称布置。
所述摆臂体上设置有两个拨杆,所述两个拨杆关于摆臂体销轴孔与定位齿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链轮与轴套之间加入临时连接装置,当一侧驱动装置在过载的情况下剪断安全销后,还能够和另一侧驱动装置同步运行,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在过载的情况下不发生啃轨,从而不会损坏设备;另外,摆臂体对称设置,可双向保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维护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平流池刮吸泥机驱动装置及工作桥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驱动装置的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大链轮的主视图。
图8为图5中的轴套的主视图。
图9为图5中的摆臂体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10中,包括沉淀池1、轨道2、驱动装置3、工作桥4、行走轮5、驱动端梁6、驱动减速机7、传动链8、链盒9、行程开关10、小链轮11、大链轮12、轴套13、驱动轴14、销轴15、摆臂体16、安全销17、螺栓18、大链轮安全销孔19、大链轮销轴孔20、槽形孔21、定位槽22、轴套安全销孔23、轴套螺栓孔24、摆臂体销轴孔25、拨杆26、定位齿27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1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