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0404.2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4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庄奎乾;熊波;石孟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利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24 | 分类号: | B24B7/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抛光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抛光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技术革新,如半导体装置高集成化,玻璃等材料的超高精度加工等,材料的高精度镜面抛光已经成为必需。抛光是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几何形状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于消光。抛光通常以抛光轮作为抛光工具,抛光轮一般用多层帆布、毛毡或皮革叠制而成,两侧用金属原版夹紧,其轮缘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匀混合而成的抛光剂。
现有玻璃抛光技术,一般在抛光上盘贴上自吸附垫,自吸附垫在湿润时,贴上玻璃,并进行压平,此时,玻璃即可以牢固地吸附在抛光上盘,这种方式对ITO(Indium Tin Oxides,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所使用的薄玻璃(厚度在1.1mm以下)较为适用,但制作铬板用的玻璃通常比较厚,一般为3mm或4.8mm,对这种类型的玻璃进行抛光处理时,如果自吸附垫太干,或者即使自吸附垫湿度合适,但玻璃尺寸较大,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对玻璃吸附不牢固,在抛光过程中玻璃容易被甩出,造成生产事故,如果自吸附垫太过湿润,又容易造成对玻璃吸附太紧,在抛光完成后难以将玻璃取下。
相关玻璃抛光技术可参阅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6月2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920308461.X号所揭示的光学玻璃的抛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抛光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大尺寸、超厚玻璃在抛光过程中牢固吸附玻璃不脱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玻璃抛光固定装置,包括抛光上盘和吸附垫,所述抛光上盘中间部分设置有抛光区域,所述吸附垫设置在抛光区域,所述玻璃抛光固定装置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吸附垫的边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通过卡合或粘贴固定于吸附垫的边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抛光上盘的抛光区域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挡块,所述多个挡块卡设于卡槽中,并分布在抛光区域四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块数量为四个,所述挡块凸起设置于所述卡槽,所述挡块比抛光上盘高出2毫米到5毫米。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块是直线结构或者L型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挡块是拼接或者一体成型的,所述挡块之间成对角线设置或者成非闭合的矩形设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垫粘贴设置于抛光上盘的抛光区域。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挡块对应卡槽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玻璃抛光固定装置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挡块固定于卡槽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是内六角螺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抛光上盘还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于挡块之间的缺口位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块面向抛光区域一侧形成有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对较厚的玻璃进行抛光处理过程中对玻璃吸附不牢固而导致在抛光过程中玻璃容易被甩出造成生产事故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抛光上盘设置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对玻璃的阻挡作用,在对玻璃的抛光过程中,玻璃不会被轻易甩出,减少生产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的限位机构第一排列方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的限位机构第二排列方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抛光固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玻璃抛光固定装置1包括:抛光上盘10、吸附垫(图未示)和限位结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利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利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0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件磨砂装置
- 下一篇:端面磨床磨削砂轮自动补正控制系统